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延续性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作者: 石翠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延续性护理以及注意事项0

膀胱癌是一种高发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手术是根治膀胱癌的重要方法,配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此外,术后护理也是患者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介绍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以及注意事项。

膀胱癌患者术后为什么要进行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癌是一种发生于膀胱黏膜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占比较高。膀胱癌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因素、吸烟和致癌物质环境暴露等密切相关。对膀胱癌患者及时实施手术治疗,可缓解病情,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因此需联合化疗措施,以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是一种可靠的局部化疗措施,将药物直接灌注至膀胱内,达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目前,常用的灌注化疗药物主要为阿霉素、羟喜树碱、丝裂霉素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达到针对性抗癌的效果。

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次数较多,疗程相对较长,只有通过长期规范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膀胱灌注化疗采用的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虽然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但同时不可避免地损伤正常组织和细胞,因此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目前,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单纯院内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患者还需做好自我护理与家庭护理,才能保障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延伸护理措施,使院外护理和院内护理无缝衔接,系统化管理患者膀胱灌注化疗,才能有效提升化疗治疗效果,防控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延续化护理是院内护理的延伸阶段。该护理模式顺应了整体护理理念,可为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提供系统化、全面化的护理干预,使其在院外也能得到有序的护理,从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延续性护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灌装化疗前注意事项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要求较高,患者只有密切配合医护人员,才能达到治疗疾病、降低毒副反应的目的。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讲解膀胱癌的发病原因,并介绍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重要意义。患者术前要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高油、高脂和刺激性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摄入量;食物烹饪尽量选择蒸、煮等方法,提升食物吸收效果;增加当季新鲜蔬菜的摄入量,并适量选择粗粮作为主食,预防便秘的发生。此外,术前开始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总量达到2 L以上,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摄入水分过多;调整生活作息,保证每日充足睡眠,不要熬夜;减少剧烈的运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为术后恢复以及膀胱灌注化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灌装化疗后注意事项

膀胱灌注化疗后,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腹痛、尿频等,主要原因是化疗药物刺激膀胱以及尿道黏膜。所以,患者应逐渐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达到3 L左右,促进尿液形成,冲刷膀胱,进而排出化疗药物,避免化疗药物长时间淤积在膀胱内,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增加饮水量后要及时排尿,避免憋尿,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是否正常。一旦尿液出现颜色及性状改变,或排尿时出现疼痛,应及时就医检查。术后早期,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酒。部分患者经过多次膀胱灌注化疗后尿频会加重,需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必要时联合膀胱训练。

心理调节

膀胱癌、手术、多次化疗均对患者造成精神刺激,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烦躁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当患者感到心情烦闷时,应主动说出内心的烦恼,让护理人员了解是主观思想层面的问题,还是客观的生理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还应了解不良情绪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学会主动调节情绪,远离生活中存在的应激因素。患者家属要充分理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反应,在尊重患者的基础上,通过多陪伴和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间隙,适当参与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感。

转变生活方式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应转变生活方式,安心休养,促进身体机能恢复,进一步提升抗癌效果。

家庭起居环境要舒适整洁,避免探防人数过多,影响患者休息。根据气候变化,合理调整室内温湿度,定时通风,保证空气清洁。指导患者与家属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家庭烹饪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患者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指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术后增加饮水量的同时,可适当饮用水果汁、绿豆汤等饮品,帮助补充营养素,同时促进排尿作用。

患者完成一次膀胱灌注治疗后,需要充分放松身心,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为降低漏服或误服药物的风险,可帮助患者设置闹钟,指导患者选择专用的药盒,放好每日所需用的药物,可以随时查看服药情况,预防用药差错的发生。此外,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训练,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身体恢复,降低复发风险。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感兴趣或者擅长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运动时间应选在三餐后,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以身体不感到明显疲惫为佳。根据运动后的适应情况,再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结束后,患者应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疲劳。

多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支持

目前,临床已经开展了多样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患者可根据医院和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服务途径,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随访与支持服务,提高疾病认知以及健康行为水平,促进康复,进而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生活。医院为患者建立了健康教育宣传的公众号及相关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的模式,让患者获取相关健康教育信息。还有部分医院为患者建立微信交流群,方便患者相互交流治疗经验,提高治疗积极性。电话随访也是重要的延续化护理途径,通过一对一的服务,护理人员能够准确了解膀胱癌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和健康状态,获知在膀胱灌注化疗中存在的问题,评估治疗效果,有效满足患者在治疗与日常护理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需求。此外,医院信息系统会根据患者复诊时间,发出提醒信息,提醒患者及时来院检查或治疗。患者应按要求就诊,避免延误治疗而影响灌注化疗效果。

膀胱癌重在预防

膀胱癌的发生过程较为复杂,相关影响因素较多,既有天生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其中,先天因素无法控制,但后天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为预防膀胱癌的发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戒烟

吸烟不仅损害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还损害泌尿系统的健康。这是因为烟雾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随着血液流动到达泌尿系统,发挥其致癌作用。临床发现,在膀胱癌患者中,大多数存在长期吸烟史,部分患者烟龄长达数十年。经过科学家和临床医师的长期实验与追踪调查,已证实吸烟是膀胱癌的重要致病危险因素,且吸烟时间越长,出现膀胱癌的风险越高。因此,尽快戒除吸烟这一不良嗜好,同时要远离二手烟,避免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

减少接触有害物质

膀胱癌的发生与致癌物接触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某些特殊行业,如化工行业、特殊制造业等,工作人员需要长时间接触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增加致癌风险。铝制品、沥青、染料、橡胶、煤焦油等化工产业从业人员,出现膀胱癌的风险相对较高。由此可知,职业接触也是膀胱癌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长期接触致癌物的特殊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体与致癌物的直接接触,并定期进行泌尿系统和全身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重视泌尿系统健康

泌尿系统遍布各种小管路和黏膜组织,是人体内较为脆弱的系统之一,因此要做好日常个人护理,关注泌尿系统的异常表现。在膀胱癌早期,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癌变组织逐渐增加,可出现不太明显的症状,如小便时尿液呈现红色,此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人到中年,各种疾病都容易找上门来,膀胱癌也不例外。所以,40岁以上人群发现血尿情况,即便没有腹痛、尿痛、尿急等其他临床症状,也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泌尿系统肿瘤的风险。医生会安排患者实施尿常规、尿肿瘤标记物、超声、膀胱镜、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有无病变情况,将肿瘤扼杀在“萌芽”阶段。

结束语

总之,对于确诊的膀胱癌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并配合术后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复发。同时,还应做好延续性护理,让患者在家中就能获得良好的护理,这对控制病情,减少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此外,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膀胱癌的预防工作,如严格戒烟、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定期体检等,一旦发现泌尿系统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