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非药物疗法
作者: 侯红心动过速是一种快速异常的心脏电活动,心率一般大于100次/min,往往可达到200次/min甚至更快。这种快速心律失常大多都需要口服、静脉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但有一种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它的发作特点是心脏突然开始狂跳,伴有胸闷、气短、眼前发黑,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后又毫无征兆的好了,这类特殊心律失常可以不用药,通可过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治疗。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无心律失常时心脏传导和这种突发突止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脏传导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机制
正常情况下,心脏会窦房结会自主形成并发出电活动,传到心房,再传到心室,使心房、心室序贯有序地跳动,把血液泵到全身。这条电传导通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组成,是心脏电传导的“高速公路”,可使电活动由上到下,快速从心房传到心室。此时,窦房结会再次形成并发出电活动,重复下一次电传导,所以心脏会不停跳动。
正常情况下,心脏电传导“高速公路”中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有一条路线相连。但是,有时候心脏还会存在一些异常的路线,大多是先天性的,一般情况下不参与心脏电活动的传导。在特定情况(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引起交感兴奋时),异常路线会传导心脏电活动,可能和正常心肌电传导路线形成一个环路。一旦心脏电活动进入到这个异常的电通道后,会在其中不停打转,形成折返。每一次折返都传导一次电信号,使心脏跳动一次,而持续不断地折返最终导致心动过速的发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要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关键是破坏“高速公路”中连接心房和心室之间异常通路的电传导。对于这种心动过速,可采取以下简单易行的非药物疗法。
(1)深吸一口气憋住,直到憋不住为止。一次不行可以尝试多次。
(2)用筷子、勺子,或手指伸到口里刺激咽部,让自己出现恶心、干呕的症状。
(3)准备一盆冷水,把面部浸入到水中。
这三种常用的方法都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让心率慢下来,对一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有效。
如果以上治疗无效,症状无法缓解,需立即就医。医院有一种不用药就能快速治疗的方法,即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也叫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
经食道心脏调搏如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无创的心律失常检查治疗方法。它巧妙地利用了心脏与食道毗邻的关系,特别是左心房与食道之间只隔了薄薄心房壁和食管壁。这样的解剖位置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提供了可行性。
具体操作:连接心电图,通过将一根细长的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食道,达到食管与心脏离得最近的地方。把刺激电极夹和记录电极夹分别与刺激导管连接,可以同时记录到心电图和经食道的心电图。经食道心电图因为更靠近心脏,所以会记录到比普通心电图更高大尖锐的心房波,有助于医生了解心房心室的电活动关系,明确心律失常机制及类型。接好后,调整刺激电压到20 V(安全范围内),通过刺激仪设定不同的刺激频率和刺激个数。此时,这个微弱的刺激电活动就能达到心房,并从心房心室正常连接通路进入心房心室异常连接通路,通过改线环路中的电传导能力,使电活动不能在折返环内折返循环,从而终止心动过速。其机制就是通过精确控制电刺激的时机和强度,使刺激电活动进入到折返环,干扰破坏心脏电活动在折返环路上的传导,治疗心动过速。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是否安全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有效、便捷、高效、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主要是因为导管通过人体天然的腔隙,不穿透任何组织器官的物理壁,尤其适合孕妇和不能用药物治疗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
虽然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相对安全,但是检查从口腔或者鼻腔插入电极导管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咳嗽等症状,一些敏感人群偶有嗓子不舒服或者咽部充血水肿。这对于某些敏感或不配合的患者来说,会增加操作难度。在治疗时,医生会通过轻柔精准的操作和耐心的指导,让患者保持放松,咽部肌肉就不会紧绷,可很好地配合完成吞咽动作,不良影响会减轻很多。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的局限性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只能治疗阵发性由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旁道引发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房扑和分支型室速,不能治疗其他的快速型心动过速,如房颤、非折返性的房速、室速等。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的禁忌证
(1)鼻咽癌或食管疾病:如食管癌、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等患者。因为电极导管要经过鼻腔和食道,导管经过病变部位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对于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电极导管通过时会碰破曲张的食管静脉,造成食管静脉破裂,引发消化道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2)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率可达到350次/min以上,而食道电极刺激频率一般不能超过250次/min。
(3)严重高血压:这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适的反应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此外,如果患者有严重心脏扩大、重度心功能不全、心衰;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近期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电解质紊乱、心电图QT间期明显延长,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因紧急治疗需要终止心动过速,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决定。
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案例解析
例1:患者女性,28岁,怀孕7个多月,自诉无任何原因突然出现心慌、胸闷、烦躁不安。经医院普通心电图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约160次/min。尝试让患者做深呼吸闭气、刺激咽部,均不能让心动过速停止。因怀孕不能使用药物治疗,排除了禁忌证后,立即进行经食道心脏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给予5次220次/min的刺激后,心动过速迅速终止,恢复正常窦性心律。从插管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了不到6 min。通过经食道心脏调搏治疗,不仅终止了发作中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还通过食道心电图明确诊断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是由于心房和心室间房室结内出现两条电传导通路所致,为后续腔内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例2:患者女性,9岁,因“心悸、胸闷2 h”夜间挂急诊。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心室率约190次/min,其自述以前也有过类似突发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这次因持续时间过长,不能耐受而来诊治。采取物理刺激法治疗无效,排除禁忌证后,立即进行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治疗。电极导管顺利到达合适位置后,给予两个240次/min刺激频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停止,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恢复到72次/min左右。从插管到治疗结束不足10 min。治疗后,患儿也没有其他不适。食道心电图明确患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心房和心室之间多余的一个旁路引发,后续可以通过微创心脏射频治疗,达到根治效果。
例3:患者男性,32岁,因“发作性心悸30 min”来就诊。当时患者表现得烦躁不安,自觉胸闷、气短严重。普通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分支型室速,心室率约150次/min,排除禁忌证后,迅速进行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治疗。插管后多次尝试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因为食道心脏调搏刺激电极位于左心房后面,刺激不容易进入到心室折返环内,后逐渐把刺激数量增加到10个,给予200次/min的刺激,终于把这个分支型室速终止了。同样,后续可以通过微创心脏射频治疗,达到根治效果。
结束语
总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先可以通过刺激咽部、深吸气闭气等自行尝试终止。如效果不佳,应及时就医,通过经食道心脏调搏检查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