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的“隐形修复术”:闭合复位固定术
作者: 马卿卿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骼,位于大腿,支撑着身体的重量,并参与行走、奔跑等下肢活动。股骨骨折通常发生在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或低能量损伤(如老年人跌倒)的情况下。股骨骨折可以发生在股骨的任何部位。股骨颈骨折,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治疗方式较为复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闭合复位固定术作为一种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股骨骨折患者的新选择。
股骨颈骨折的特殊性
股骨颈骨折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骨折由于血液供应受损严重,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经颈型骨折则常伴有移位,且易损伤滋养血管,导致股骨头血供减少;基底型骨折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可能因暴力作用导致严重移位。
闭合复位固定术简介
闭合复位固定术是一种针对股骨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该手术在不切开皮肤状况下或仅通过微小切口来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并利用牵引床、手法复位或特殊器械,在X线透视下对骨折断端进行精确复位,使用内固定材料(如空心螺钉、髓内钉等)进行固定。
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手术过程
术前准备
全面检查身体,评估手术风险。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术前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麻醉准备,一般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
(1)体位与牵引: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患肢保持外展内旋位。通过牵引床进行纵向牵引,以减轻肌肉张力,便于骨折复位。
(2)手法复位:在X线透视下,医生通过手法对骨折断端进行轻柔复位。复位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周围血管和神经,避免医源性损伤。
(3)内固定:在X线透视引导下,确定进针点(通常在大粗隆下1.5~2 cm处)。
(4)使用钻头在股骨外侧皮质钻孔,并沿钻孔插入导针;经透视确认导针位置正确后,沿导针拧入空心螺钉或髓内钉进行固定。一般建议使用3枚空心螺钉呈品字形或倒三角形牢靠固定。
(5)缝合与固定:复位及固定满意后,对手术切口进行分层缝合。术后根据需要使用髋人字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装置进行辅助固定。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根据医嘱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闭合复位固定术的优势
(1)微创性:手术创伤小,出血少,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2)稳定性好:精确的内固定能确保骨折断端的稳定对位,有利于骨折愈合。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3)功能恢复快: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能够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4)美观性:闭合复位固定术无需在皮肤上留下大切口,减少了疤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