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龙倩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行为问题、用药依从性、病情缓解和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各项行为问题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总缓解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ISLQ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其行为问题,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小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用药依从性;行为问题
小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相对低下,为肾病综合征的多发群体。大部分患儿均需接受长达约1年的系统性治疗,同时该病还有易反复发作、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一系列行为问题[1]。家长与患儿关系最为亲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强调家长与护理人员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患儿身体康复[2~3]。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12±2.53)岁;病程2~14个月,平均病程(8.50±2.47)个月;家长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15例,中专或高中20例,初中及以下10例。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6~15岁,平均年龄(10.24±2.20)岁;病程2~16个月,平均病程(8.57±2.20)个月;家长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14例,中专或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相符[4];年龄≤16岁;主要照顾者是父母;接受较长时间的激素正规治疗;患儿父母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患儿父母认知及读写能力正常。排除标准:有严重感染症状;有先天性遗传病;父母配合度较差。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包括日常宣教、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小组及拟定干预方案:由儿科医生、心理医生和儿科护士成立干预小组,并对组员进行统一培训,视患儿实际病情并结合其家庭、体质等来拟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2)家长培训:在患儿住院过程中,对其家长开展基本护理培训,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尿培养标本留取和日常安全防护方法,每周给予1次个性化指导。
(3)家庭情感支持:以开展亲子活动的方式,如互动游戏,提高患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度,缓解其心理负担,促进依从性提升。
(4)互助家庭支持:将年龄、疾病分型、治疗方法及家长意愿等作为依据,为患儿匹配互助家庭,然后由双方家庭以面对面沟通、微信聊天等方式互相分享照护心得。
(5)出院随访:通过创建微信群,并不定期举办线上活动(家庭护理交流会、线上健康讲座等)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同时,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来加强对患儿的监督,通过激励机制表扬遵医行为较好者;另外,以电话、微信及上门随访等途径来掌握患儿用药、饮食等情况,然后给予针对性指导。两组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行为问题: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了解患儿行为问题,分值越高代表行为问题越多。(2)比较两组病情缓解和复发情况:症状完全消失,超过3次的尿蛋白检测结果呈阴性表达,为完全缓解;症状显著减轻,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2 g,为部分缓解;未满足上述标准,为未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总缓解。复发标准:停药后1周出现超过3次尿蛋白检测结果为++。(3)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采用用药依从性量表了解患儿用药依从性情况。可完全遵医用药,无漏服、忘服、自行更改剂量等不良情况,为完全依从;偶尔出现上述不良情况,为部分依从;经常出现上述不良情况,为不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依从。(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行为问题评分比较
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各项行为问题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
2.2 两组病情缓解和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病情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ISLQ评分比较
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ISLQ各项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
3讨论
药物疗法是现阶段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易被诸多因素所影响,同时由于患儿具有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成熟及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加之病程长、易反复等因素影响,导致患儿身心健康状态不佳,这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家长为肾病综合征患儿病情康复中的重要支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通过多方协作,充分满足患儿身心需求[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各项行为问题评分、ISLQ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干预模式的应用,对患儿行为问题、用药依从性、病情复发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作用。究其原因: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拟定干预方案,可提升护理服务的针对性,进而确保护理质量;对患儿家长开展培训,可增强其对一些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增强治疗信心;通过一对一沟通、亲子活动等方式进行家庭情感支持,可充分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改善其情绪状态,减少行为问题,提升用药依从性,进而降低病情复发风险,促进生活质量提升;通过匹配互助家庭,互相分享照护心得,可让患儿家长获得良好的情感支持,减轻其心理负担;通过多种形式的出院随访,可使患儿出院后仍获得良好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其行为问题,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降低病情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利,叶桂花.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5):156-157.
[2]张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住院舒适度及远期疗效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33-135.
[3]王春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4):213-215.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原发性IgA肾病诊治循证指南(2016)[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9):643-646.
[5]李佳佳.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4,31(1):137-139.
[6]杨洁,毛红英,彭燕,等.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0):3773-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