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 陈灵梓 谢丹涛 刘汇锋
摘要:目的 观察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代谢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骨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关键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也称为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部和股骨转子间的骨折,依据股骨大小转子骨折的情况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1]。股骨颈骨折通常是由于骨质疏松和老年人骨骼的脆弱性所致,该类患者的损伤通常是低能量损伤引起的。对于老年人而言,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骨折类型。传统的手术方法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和较长的恢复时间,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和恢复负担。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手术技术,用于治疗骨折或骨损伤。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通过使用微小的切口和特殊的工具,在受损骨骼内部放置一种叫锁定钢板的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在一起,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具有许多优势,如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感染风险低等,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股骨、胫骨、尺骨等骨折,以及骨盆和骨骼重建手术等[2~3]。此外,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可以提供更稳定的骨折固定,降低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并减少植入物的刺激和异物感,这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老年人的骨质较为脆弱、恢复慢,对手术创伤和植入物的反应也更为敏感,但具体疗效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本研究旨在通过与常规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明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36±5.2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98±5.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守治疗
(1)评估和诊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X射线、CT等),以确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及其类型和程度。
(2)镇痛和疼痛管理:在诊断确认后,给患者提供合适的镇痛措施,以减轻疼痛不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保守治疗: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一些稳定的骨折,如不完全性骨折、完全性骨折无移位、股骨距完整骨折断端稳定,以及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或其整体状况不适合手术。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卧床休息、骨牵引、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4)康复干预:康复干预和物理治疗在早期主要进行踝泵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呼吸道护理等;保守治疗4~6周,待患者骨折端相对稳定后逐渐过渡到康复训练,包括肌肉锻炼、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1.2.2 观察组进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1)麻醉: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根据其具体情况决定。
(2)术前准备: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患肢伸直位,并做外展、内旋牵引,在C型臂辅助透视下调整复位,直至位置满意,进行消毒,覆盖手术区域。
(3)切口:使用克氏针及C型臂协助定位,由大粗隆下约2 cm至远端作一长约5 cm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后,钝性分离股外侧肌,于股骨外侧面与股骨外侧肌间由近端向远端插入钢板,并使钢板与股骨干平行,通过套筒置入3枚导针,透视确认3枚导针均位于股骨颈内,导针尖端距股骨头软骨面距离在0.5~1 cm,测量导针长度后使用中空钻头钻孔,并拧入长度合适3枚近端锁定螺钉,在钢板远端分别做小切口拧入3~5枚锁定螺钉,再次使用C型臂透视确保骨折复位满意,螺钉长度适中。
(4)术后处理:手术完成后,医生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手术区域,关闭切口,并逐层进行缝合。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和物理治疗,包括活动指导、肌肉锻炼和步态训练等,以帮助其功能恢复和提高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代谢指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骨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以恢复骨骼的稳定性和功能。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钢板、钉子等)或髋关节置换术,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整体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确定。
常规保守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一些轻型和稳定性较好或身体情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规保守治疗可能是一种合适的选择,其优点是对骨折处的血运影响较小,基本不会破坏骨折断端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愈合。但对于不稳定性骨折、需要更好的骨折稳定性和功能恢复的患者来说,常规治疗并不能提供足够的骨折稳定性,容易导致骨折部位的移位和错位,可能延长骨折的愈合时间,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够理想。此外,常规保守治疗对于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一定限制,特别是对于需要完全恢复步态和活动能力的患者来说。同时,常规治疗恢复期长,患者因需长期躺卧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等[4]。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优势在于可提供稳定的骨固定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及创伤引起的并发症,比如感染、组织损伤等,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至于选取哪种治疗方案,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与其进行详细讨论和评估,制定出更合适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地促进骨折部位愈合、缓解疼痛。微创手术只需要进行小切口,创伤面积较小,对周围组织的破坏少,因此伤口愈合时间较短,患者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感较轻,恢复时间相对较快。微创手术减少了手术创口的大小和伤口的暴露时间,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5]。同时,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提供较好的骨折稳定性,减少了骨折部位的移位和错位,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愈合。较小的手术创伤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小,术后康复相对较快[6]。骨代谢指标是反映骨组织新陈代谢状态的特殊分子,在骨折愈合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分子可以通过调节骨细胞的活动,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修复,检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可以了解骨折愈合的进程[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骨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更有利于患者骨代谢功能的恢复、临床症状的改善,加快其康复,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行走和正常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尽管对部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优势明显,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患者需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及医生的专业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楼千里,傅长信.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5):673-675.
[2]夏冰,张永华,刘振鹏,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2,30(14):1303-1306.
[3]马宝军,刘自明,王磊,等. 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2,44(12):1146-1149.
[4]曾永军,白久泉,赵智勇.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197-198
[5]匡延顺,孙强,苏云,等.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4):378-379.
[6]李俊,郭庆,张星.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J].智慧健康,2021,7(18):79-81,111.
[7]郭靓,李鑫.预见性护理联合钢板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