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识别与干预

作者: 栾生林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特征是与儿童年龄不符的持续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了解多动症的真正病因,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环境和神经因素有关。

小儿多动症的症状识别

活动过度频繁

(1)过度烦躁不安:虽然爱动是幼儿的典型表现,但多动症患儿动作更为频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多动症患儿会表现得过度烦躁,无法安静地坐着,不停地用手或脚敲打物体表面,或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走来走去。

(2)冲动和缺乏耐心:多动症患儿还常常在不考虑安全的情况下做出冲动行为。例如,会不看红绿灯就横穿马路、喜欢打断别人的谈话。这些行为并不是因为患儿缺乏教养,而是无法自控。且这种持续冲动往往会导致其精力不集中,容易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以寻求刺激。

(3)专注力差:多动症患儿难以保持专注,无法安静地从事阅读等需要专注的活动。他们喜欢自由活动的活动,经常变换活动。这种难以坐下来集中注意力,并不是他们缺乏兴趣,而是病情的核心症状。

难以安静坐着

在安静的环境中,多动症患儿会感到坐立难安。例如,在课堂上、餐桌上,他们会不断地在座位上移动,或会敲打手指、摆动双腿。随着静坐的时间越长,会感到越烦躁。这并不是不听话的表现,而是源于他们对移动的强烈需求,且这种需求几乎是无法控制的。这种持续不断的动作有助于其释放压抑的能量。

在家中,多动症患儿会在家人进餐、玩耍甚至看电影时躁动不安。例如,在用餐时间,患儿会不停起身去拿玩具,让一家人很难安安静静地一起用餐;做作业时,患儿会经常要求休息,甚至完全拒绝坐在桌前。

为帮助多动症患儿控制烦躁不安的情绪,营造有序的环境是关键。家长可以为患儿规定特定的活动时间,包括休息、玩游戏、写作业的时间。要为患儿提供发泄多余精力的渠道,如鼓励患儿进行短时间的运动、提供压力球等。

情绪波动较大

(1)情绪快速变化:多动症患儿经常会出现情绪的急剧变化,在周围人看来很突然。例如,他们会在某一时刻显得很高兴,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沮丧,即使周围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由于大脑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多动症患儿会对一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情况做出强烈反应,显得过于敏感。

(2)遇到挫折容易沮丧:多动症患儿另一个常见情绪问题就是容易因小的挫折而沮丧。当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时,会感到不知所措。这种挫败感会让其感到愤怒,往往影响处理其他情况的能力。

(3)难以平静下来:多动症患儿感受到强烈情绪时,往往难以迅速平静下来,而不是像大多数儿童一样片刻就能平静下来。

自控能力较差

(1)等候困难:在需要等待时,多动症患儿常常难以自我控制。无论是在排队,还是与朋友轮流玩游戏,多动症患儿都会打断别人的行为,且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不假思索地行事: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的另一个表现是冲动行事,不考虑产生的后果。例如,他们会突然跑到马路对面去捡球,或者不问青红皂白就抢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冲动的行为有时会让其陷入危险的境地,家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难以遵守规则和限制:由于自控能力差,多动症患儿难以遵守规则,比如很难到了时间停止玩游戏。

社交困难

多动症患儿经常面临严重的社交问题,难以和他人建立友谊。这并非患儿缺乏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意愿,而是因为多动症的症状,如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会干扰其与同龄人互动的能力。例如,多动症患儿会在他人交谈时插话,难以遵守轮流原则,导致同伴产生误解。这因为如此,患儿往往会发现自己被排除在集体活动之外,或被同学孤立。由于无法读懂社交暗示,使得患儿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进而引发人际冲突。

对于多动症患儿的社交困难,家长应保持警惕,观察患儿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包括在家里、学校和社交场合。如果患儿表现出多动症的迹象,家长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并获得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行为疗法、有组织的例行活动,必要时使用药物。早期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儿驾驭社交场合、建立友谊的能力。

忘记日常事项

多动症患儿注意力缺陷的一个常见症状是容易忘记日常事项,如很难记住刷牙、完成家庭作业或收拾自己的物品等日常活动,这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患儿经常忘记做家务或上学需要的重要物品,每每需要家长提醒,对家庭和谐产生不利影响;患儿会应经常忘记与同伴的约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被孤立。

对此,家长可以帮助患儿建立连贯的作息时间,有条理地生活,让他们知道每天要做什么;可以使用图表或核对表等直观教具,提醒患儿要履行的责任,如早晨清单可以列出刷牙、穿衣和收拾书包等任务。此外,在日历上设置提醒事项或使用闹钟,以帮助孩子记住重要事件。通过以上方法,能帮助多动症患儿学会如何应对健忘,改善日常功能。

小儿多动症的干预方法

行为疗法训练

行为疗法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常见且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侧重于通过让患儿了解其行为的后果,教其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家长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设定具体的目标,帮助患儿学会控制冲动,增加注意力,减少破坏性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练习,患儿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

行为疗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积极强化,即在患儿表现良好时给予奖励,以激励其重复这种行为。例如,如果患儿专心完成作业,可以得到额外的玩耍时间。重要的是,父母要始终如一地给予奖励,并明确地向患儿解释为什么能得到奖励。这有助于患儿理解其行为与积极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行为疗法还包括为孩子设定明确的期望,以及不满足这些期望的后果。例如,当患儿做出消极行为时,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让患儿明白某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药物治疗管理

药物通常用于帮助多动症患儿更有效地控制症状。常用药物有甲基苯丙胺、苯丙胺等兴奋剂,通过平衡大脑中影响注意力和行为的某些化学物质来发挥作用。对于大多数多动症患儿来说,服药可以显著提高其专注力。

家长和医生必须密切监测患儿对药物的反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因为正确的剂量因人而异,而找到合适的平衡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家长应注意患儿积极的变化,如睡眠困难、食欲不振或情绪波动是否得到改善。家长还要定期与医生交流,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维持或调整治疗方案。

虽然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多动症的核心症状,但并不能教会孩子应对病情所需的技能。因此,家长可以将药物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可以帮助患儿建立更好的应对机制,改善日常行为。

家庭教育支持

多动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通过了解病情并积极参与患儿的治疗,家因此庭成员需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有助于减轻患儿的压力,提高其应对多动症症状的能力。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其他治疗(如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的效果。

多动症患儿通常在组织和时间管理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家庭成员要制定明确的日常安排,有助于增强患儿的安全感,减轻焦虑情绪。例如,为患儿用餐、做作业和就寝时间,制定固定的时间表。此外,可以将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可管理的步骤,使用可视化的日程表,帮助患儿保持进度。

多动症患儿经常因冲动而受到批评,这会影响其自尊心。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关注患儿的长处,以增强其自信心。例如,表扬患儿完成任务,强化积极的行为,鼓励其继续尝试。家庭成员须保持耐心,避免严厉惩罚患儿,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加剧患儿的挫败感。相反,温和的指导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控制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行为。

训练社交技能

多动症儿童通常在社交互动方面面临困难,很难结交朋友并维持友谊,容易遭到社交排斥或感到孤立。社交技能培训旨在帮助多动症患儿提高与他人互动的能力,通过教授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社交场合所需的特定技能。

社交技能培训通常包括结构化的课程,患儿可以学习如何开展积极的社交互动。例如,患儿会学习如何开始与他人对话、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以及与他人合作。这些技能患儿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通常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教授。培训还包括教患儿如何解读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以便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定期练习,患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

社交技能培训的目标是帮助多动症患儿成功地与他人互动,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通过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和应对社交暗示,减少社交场合中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帮助结交朋友,增强自尊心。当患儿在社交场合中更有能力时,会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减少孤独感。在培训期间,社交技能提供的支持指导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帮助多动症患儿建立更牢固的人际关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