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调理身体

作者: 高君梅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常感到疲惫不堪,身体机能逐渐下滑。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医护理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调理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护理不仅注重整体观念,还强调辨证施治,能帮助大家重拾活力,恢复身体健康。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理

中医护理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一环,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健康状况有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

在中医护理中,人体内有阴阳两股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力。这两股力的动态平衡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一旦阴阳失调,机体就会生病。如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等,都是人体表面阴阳失衡的直接表现。所以,中医护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法调节阴阳,达到平衡状态。其中,既有运用药物、针灸等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的治疗手段,又有调节饮食、作息、心情等生活方式间接调理手段。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其运行是否顺畅,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在中医看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互为补充,共同维护人体生理功能。气血不和者,可表现为痛、麻、胀,重者可影响脏腑功能。故中医护理强调以推拿、拔罐、刮痧等促进气血流通,以祛除瘀滞,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同时,通过中药调理的方式,针对患者体质及疾病情况选择有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的药,从根源上改善患者气血状态。

中医护理的核心原则是辨证施治,即必须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病程等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另外,中医护理强调以防为主,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理念。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的概率。同时,发病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和促进恢复。

中医护理的方法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调理机体、治疗疾病起到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中药,是自然界草木、金石、动物和其他天然物质经精心制作而成的一类能调整人体内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的药物。

从中医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体质与疾病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中药调理注重辨证施治。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再依据疾病寒热虚实选择对应中药配伍。这些中药或是单用,或是互相配伍,其目的都是为了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使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中药调理具有温和、长效等优点。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更加强调整体调理而非单纯针对病症。所以,服用中药期间,患者可能感到身体渐渐有细微的变化,比如精神状态好转、体力增强、睡眠质量提高。这些改变虽没有西药的速度快、效果明显,但是更牢固、更长久。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以其独具魅力、疗效显著而备受广大患者青睐。针灸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针和灸这两种手法刺激人体内特定穴位,以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功效。

针法是指采用专用金属针,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针刺人体内某一穴位。这些穴位像人体内的“开关”,受到刺激后能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调整脏腑功能、减轻病痛。针法操作对手法与经验要求极高,医生须准确把握穴位位置、进针深度与角度及刺激力度与时间,以保证疗效。

灸法是用燃烧艾绒等可燃材料烧灼或熏熨身体穴位或某一部位。灸法以温热刺激的方式,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对虚寒性疾病的治疗和疼痛的缓解有显著作用。灸法相对于针法而言,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同样也要求医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灸法及穴位才能保证治疗安全、有效。针灸疗法优点是整体调节,副作用少,不单纯是以疾病自身为治疗对象,而是着眼于调整机体整体状态和增强患者自愈能力。同时,由于针灸疗法多依靠自然物理刺激,故副作用比较少,比较适宜长期应用。临床上,针灸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治与恢复,不论是慢性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消化系统疾病,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发挥它特有的作用。

拔罐和推拿

拔罐和推拿是中医护理两大常用外治法,既可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又可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

拔罐也称为拔火罐,是一种通过火罐或气罐产生的负压吸附到皮肤表面,对相应经络及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对感冒、咳嗽、背痛、肩周炎有明显疗效。拔罐时,患者可感到局部紧张温热,这是气、血受到吸引而汇集于罐口的原因。当气血流通、瘀血消散时,患者会感到全身舒畅。

推拿是一种手法,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治疗疾病的作用。推拿手法种类繁多,主要有压、摩、推、拿、搓、掐等,每一种手法均有具体适应证及操作要领。用专业推拿手法进行按摩,可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气血循环,使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推拿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多用于日常养生保健,如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刮痧和艾灸

刮痧和艾灸不仅能促进气血流通、减轻机体痛苦与不适,还可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在中医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刮痧是通过专用刮痧器具反复刮拭皮肤表面,使局部产生瘀血或痧点,达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在刮痧时,医生会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选择适当刮痧位置及强度,保证效果。刮痧时,患者可有局部微痛、灼热、气血活化、流通等症状。当瘀血消散、气血调和时,患者会感到全身舒畅,痛苦、不适感渐减。

艾灸是用燃烧艾叶等可燃材料在人体某一穴位或者部位灼烧或者熏熨。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及艾叶药理作用,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对治疗虚寒性疾病、减轻疼痛、调整脏腑功能有显著疗效。

刮痧和艾灸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这些治疗方法并不依赖于复杂的医疗器械或药物,只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合适的医疗工具就可以实现治疗效果。同时,由于它们主要靠物理刺激及温热作用,所以副作用少,比较适宜长期使用。不管是感冒、咳嗽、背痛等常见病,或是慢性疲劳、内分泌失调等复杂疾病,刮痧和艾灸均可起到各自特有的治疗作用,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