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患者的福音:质子治疗

作者: 白志刚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包括体外放射治疗(EBRT)、近距离放射治疗(BT)、质子治疗(PBRT)、放射性药物治疗等。其中,质子治疗在不久的将来是放射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前列腺癌未来全程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质子治疗概述

自1950年代开始,质子治疗应用于癌症患者的临床实践。质子治疗在物理特性(布拉格峰)和生物学效应等方面优于基于光子为治疗射线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电子直线加速器X-线、钴-60 γ-线等的IMRT)。PBRT和基于X射线的IMRT一样,都可以在治疗时,使得射线剂量空间分布形状与前列腺的立体形状高度一致(即适形),因此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前列腺的治疗剂量,又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前列腺周围毗邻的正常组织器官(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的多少,以及受照射体积的大小与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毒副反应相关,这些组织器官包括膀胱、直肠、小肠及腹盆腔的血管及神经。

质子与光子治疗前列腺癌的毒副反应及效果差异

现有的有效性回顾性研究比较使用质子与光子治疗患者之间的毒副反应与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发现,二者的早期毒副反应类似,在肠、尿失禁、尿梗阻/排尿刺激征及性能力方面汇总评分变化无差异。美国Medicare数据库质子治疗对比光子IMRT治疗(n=1:2)队列分析显示,泌尿生殖系毒副反应在质子组低于光子组,但1年后差异消失;两组间不存在其他毒性反应方面的差异。美国SEER-Medicare赔付数据库有关IMRT比较质子治疗在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的回顾性、有效性比较分析,以远期并发症为终点,包括泌尿生殖系并发症、尿失禁、非失禁泌尿并发症、性功能异常、髋骨骨折。随访至80个月,应用意向性评分发现,在实施IMRT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统计学上显著低于质子治疗的患者。然而,两组在泌尿生殖系并发症、尿失禁、非失禁泌尿并发症、性功能异常、髋骨骨折、附加抗癌治疗方面无统计学方面差异。

质子与光子治疗前列腺癌的费用差异

基于质子为治疗射线的加速器的硬件设备建设和其运营成本远高于常规基于光子射线的直线加速器。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会(ASTRO)于2014年评估了质子治疗,并制定了促进医保支付覆盖质子治的示范性政策。在美国,这项示范性政策于2017年更新,当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纳入到医院人体试验/伦理委员会(IRB)批准的多中心研究,或入组符合证据导向的医保覆盖(CED)条款要求的多中心研究时,医保才覆盖这些患者的治疗费用。随着疗效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质子治疗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质子治疗获益证据将不断积累。

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加快获取相关临床数据、设计良好的大型比较研究,是质子治疗前列腺癌的重点临床研究课题之一。在我国,前列腺癌的质子治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前列腺癌的初始治疗应用质子治疗技术应在前瞻性临床研究或注册研究的背景下才可以实施。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定质子治疗和IMRT技术在疗效和晚期毒性方面孰优孰劣。质子治疗必须在具备丰富放射治疗技术、放射治疗物理学、放射治疗临床经验、质子治疗专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的放疗中心应用。常规分割的PBRT技术可作为IMRT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替代方案之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