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 林丽萍

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医院进行规律产检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科护理质量及产妇心理状态[爱丁堡产后抑郁(EPDS)自测量表]。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关键词:产科;以家庭为中心;围产期护理;心理状态;护理质量

2023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这是自1950年以来国内出生人口首次跌破了1 000万[1]。在全国生育率下降大环境下,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产科质量及分娩体验感迫在眉睫。产妇在待产期间会有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分娩前疼痛会使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针对产妇做好积极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有研究显示[3],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FCMC)为新型护理方式,重视围产期家庭成员的参与,可更好地维护母婴安全,使产妇更快适应母亲角色,有利于增强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医院进行规律产检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31±5.22)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6±0.43)周。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53±5.43)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44±0.26)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精神意识正常;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胎儿发育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临床资料缺失。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指导产妇入住普通病房,对其进行入院指导、心理疏导等,以亲切态度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产妇心理状况,可通过音乐、拉家常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保持病房合适温度、湿度,严格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并进行分娩指导,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做好常规会阴消毒、指导清淡饮食等;观察产妇产程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传授产后育婴知识及母乳喂养技巧,早期进行产后锻炼、加强营养干预等。

1.2.2 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

(1)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小组(由家属及护理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优质护理内容,结合产妇特点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构建心理、认知、行为和家属等多个领域护理模式。

(2)心理支持:家属多关心和陪伴患者,给予其心理支持。部分产妇因妊娠、分娩等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作为家属需全程陪同,在产前、产时及产后时关心和陪伴产妇。分析导致其不良情绪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可为产妇讲解分娩方法和常见问题应对方法,消除产妇及家属顾虑,可让产妇散步、爬楼梯等,帮助其放松身心。

(3)强化认知护理:可将生育全过程科普视频进行展示,告知产妇按时产检重要性,开展模拟分娩认知干预(临床症状、产前物品准备等),并展示产程进程、规律宫缩及无痛分娩技术等资料。

(4)强化行为干预: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为产妇及家属提供线上+线下行为指导,包括饮食、活动内容,加强其饮食及活动计划干预,家属全程陪同,确保母体安全。为产妇提供家庭化病房环境,可在普通产房基础上以家庭为单元,配有陪护床,开展产前教育(新手爸妈实操训练营及沉浸式体验课程)及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妇、新生儿照护知识互动式健康教育,包括分娩球使用、分娩呼吸等缓解疼痛方法,示范吸氧、胎动及分娩体位等方法,直至产妇及家属熟练掌握。做好产时支持,在生产时鼓励产妇家属全程陪伴,给予产妇语言安慰和精神支持,宫缩阵痛时可指导家属按摩骶尾部,并开展手牵手助力顺产、暖心姜糖水等服务。

给予产后护理,在产科病房可手把手教会新手爸妈如何给新生儿更换尿不湿、脐部护理及沐浴等。做好出院指导,包括营养、母乳喂养技巧及产后42 d复查,建立有效的通讯方式(微信群、QQ群、咨询电话等),可为产妇及家属提供答疑平台,鼓励分享育儿经历及体验。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自制护理质量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方法等内容,85~100分为优,75~85分为良,60~75分为可,<60分为差。(2)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状态: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EPDS)自测量表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估[4],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描述为4级,分数赋值0~3分,总分为 0~30分,其中9分为筛查产后抑郁症临界值,12分则为筛查严重产后抑郁症患者,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症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不少产妇在分娩前会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越接近分娩其情绪更为烦躁不安,若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产程延长,不利于预后。因此,做好产妇围产期护理意义重大。随着健康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产科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护理内容则由医院扩大到家庭、社会,工作内容也由传统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提供各项护理服务,扩大到整体化护理[5]。其中,“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顺应而生,针对个案、家庭、产妇在生理、心理等方面提供安全性的高质量的健康照顾,尤其是强调家属的重要性,提供促进家庭成员间凝聚力,可建立更为亲密的家庭关系,帮助父母、新生儿建立相互亲子关系[6]。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针对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质量,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管理人员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并对成员进行相关培训,针对产妇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强化认知护理,并给予持续强化行为干预,为产妇介绍分娩方式、注意事项等,制作生育全过程科普视频进行展示,并开展模拟分娩认知干预(临床症状、产前物品准备等),向其介绍产程进程、无痛分娩技术等资料,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分娩的认知,缓解其焦虑、抑郁不良情绪[7]。另外,通过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让家属全程陪同,可满足产妇心理需求,舒缓身心;产前教育及以家庭为中心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如分娩球使用、分娩呼吸等缓解疼痛方法,能够使产妇掌握应对分娩不适的技巧及知识,通过家属支持、鼓励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同时增加人文关怀,有效减轻产妇分娩时的恐惧心理[8]。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运动干预、产时支持、产后护理等干预措施,具有以下优势[9]:(1)可使产妇在生产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鼓励,使其在情感上获得大力支持及心理安慰;(2)通过开展手牵手助力顺产及母乳喂养等健康知识宣教,可促进每个家庭成员学习母婴照护技能及心理护理知识,有效改善产妇各种负性情绪,提高自然分娩信心;(3)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为其介绍产科常见问题、分娩方法及产程进程、规律宫缩及无痛分娩技术等知识,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依从性;(4)通过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为产妇提供线上+线下行为指导,开展健康知识宣传、互动式教学等,可增加宣教内容趣味性,促进情感交流,有利于产妇知识认知及专业自护能力提升;(5)该护理模式可帮助建立养育、亲密的家庭关系,可让夫妻双更快进入父母角色,激发父母自身潜能,从而提高其新生儿护理能力,降低不良妊娠结,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可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改善产妇心理状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梁洁琼.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22):188-189.

[2]Buskmiller C,Ho S,Chen M,et al.Patient-centered perinatal palliative care:family birth plans,outcomes,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a diverse cohort[J].Am J Obstet Gynecol MFM,2022,4(6):100725.

[3]罗庆华,唐明燕,朱敏.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感、分娩体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1):3904-3907.

[4]舒茜.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37-5238.

[5]朱琳,张颖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对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后抑郁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187-189.

[6]杨荟,孟效莉.健康教育基础上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1):156-158.

[7]Nelipovich S,Kotagiri N,Afreen E,et al.Impact Evaluation of Patient-Centered,Community-Engaged Health Modules for Homeless Pregnant Women[J].WMJ,2022,121(2):99-105.

[8]严春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在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4):107-109.

[9]刘少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母婴世界,2020,7(12):184,1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