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关键

作者: 钱浓

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然而伴随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全面认识药物治疗的两面性,有助于我们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

药物治疗的益处

对抗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的发现,特别是青霉素的应用,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借助这些药物,许多原本致命的疾病如肺炎、结核病和脓毒症等,变得可控、可治,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更重要的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科手术的安全性,使得许多复杂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感染风险大幅降低。

控制慢性疾病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的研发与应用,使许多患者能够有效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这些药物通过降低血压、稳定血糖和调节血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例如,ACE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降糖药的使用,使得糖尿病患者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缓解疼痛和不适

止痛药、退烧药和抗过敏药物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发热和过敏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比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退烧药。以NSAIDs中的布洛芬为例,其缓解运动后肌肉拉伤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效果显著;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含对乙酰氨基酚,能缓解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

辅助诊断和治疗

许多药物不仅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还可以辅助其他药物治疗。有些药物也能作为重要的诊断工具。比如,造影剂可帮助医生清晰观察患者的血管和器官形态,进行精确诊断,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又比如,化疗药物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放疗药物可以增强放疗的效果。这种化疗与放疗的结合,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治愈率。靶向药物的研发,使得癌症治疗更加精准,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作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药物治疗的弊端

不良反应

几乎所有药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可能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比如有些人服阿司匹林会有恶心、呕吐和头晕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停药可自行缓解。但也可能是严重的副作用,如某些抗癌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可能会对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产生影响。每种药物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耐药性

随着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使得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例如,肺炎链球菌原本对青霉素高度敏感,能有效治疗肺炎。但如今,因长期滥用青霉素,不少肺炎链球菌产生耐药,再用青霉素治疗时效果大打折扣,使得不少患者不得不更换更强效的抗生素来应对,增加了治疗成本与难度。

相互作用

当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毒副作用。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中尤为常见,他们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病情。比如,高血压患者若同时服用降压药和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降低降压药的药效,致使血压控制不佳;心脏病患者服用的多种药物若相互作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毒副作用。

滥用和误用

药物滥用和误用是现代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合理地使用药物,除了会影响个体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而药物滥用会引起药物成瘾,继而出现社会危害。比如,许多患者会在出现感冒症状时自行服用抗生素,而众所周知,感冒通常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长期无指征使用抗生素易使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对后期可能存在的感染治疗造成困难;止咳药右美沙芬的滥用,不仅会造成身体机能受损,一断成瘾,造成药物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危害社会安全。

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为了保证药物的最大治疗效果,同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需要建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并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

遵医嘱用药

在就诊时,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过敏史、既往病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不仅能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能有效避免潜在风险。在服药期间,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能随意更改剂量或自行停药。这是因为许多药物需要在特定的剂量范围内才能发挥最佳疗效,随意调整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安全用药,及时咨询专业药师

在使用药物前,了解其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信息至关重要。虽然药品说明书提供了一些相关信息,但非专业人士往往难以准确理解。此时,专业药师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更清晰地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潜在副作用,从而提高用药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此外,药师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极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避免自行购买处方药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是确保用药安全的必要措施。患者自行购买处方药常常导致盲目用药,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健康问题。此外,患者应警惕所谓的特效药和偏方,其往往缺乏科学依据,使用后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合理用药

出现普通感冒及其他普通病症时,患者可以根据症状选择适合的非处方药物治疗,同时听从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服药。服用处方药时,患者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服药依从性,规律用药。此外,提倡非药物疗法,如多休息、多喝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这些措施往往能有效帮助患者症状改善。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状态。如果出现疑似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皮疹、恶心、头晕等,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反映。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还应记录不良反应,以便在下次就医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结束语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并非绝对安全。我们应理性看待药物治疗的两面性,既要认识到药物带来的积极意义,也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通过树立科学的用药观念,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并积极主动与医师或药师沟通,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药物,为健康保驾护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