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为何会引起胸痛和呼吸困难

作者: 姜粉莹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供血受阻,导致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受损或死亡的严重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流。这会导致心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受年龄增长、不健康饮食、吸烟、高血脂等因素影响,胆固醇和其他脂质逐渐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限制血流,导致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的阻塞

当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时,血小板会聚集并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使血流中断,心肌的供氧能力骤降。如果这种供血中断持续20~40 min,心肌细胞就会开始坏死,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心肌缺氧的后果

心脏是负责泵送血液的器官,心肌的功能直接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一旦心肌缺氧受损,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会影响全身循环,尤其是肺部血液的回流。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心脏损伤,还会引发一系列全身性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和疲劳等。

心肌梗死为何会引起胸痛

胸痛是心肌梗死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一种压迫感或挤压感,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方,有时还会放射至肩膀、颈部或左臂。胸痛的产生机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缺氧的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代谢产物,如乳酸、腺苷等。这些物质会刺激心脏附近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感。随着心肌损伤加剧,疼痛感会逐渐增强。

神经传导机制

心脏的疼痛信号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传导到大脑。由于心脏的疼痛神经与颈部、肩膀等区域的神经信号交错,因此疼痛不仅局限在心脏,还可能扩散到其他部位。这种“牵涉痛”常使患者感到胸部、左臂或背部的剧烈不适。

心肌的交感神经反应

心肌梗死时,心脏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种神经系统的过度反应加重了胸痛感。交感神经的兴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出汗、焦虑等症状,进一步加重不适。

为什么心肌梗死会引起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心肌梗死的另一个常见症状。特别是当心脏功能明显受损时,呼吸困难变得更加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左心室功能受损引起的肺水肿

心肌梗死通常影响左心室的功能,左心室负责将含氧血液泵入全身。如果左心室受损,其泵血能力下降,导致肺循环中的血液瘀积,进而引起肺水肿。肺部的液体积聚会压迫肺泡,减少有效的气体交换,患者因此感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

缺氧加重呼吸困难

心肌梗死可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组织和器官缺氧。缺氧的状态会引发机体的代偿机制,呼吸中枢通过加快呼吸频率以增加氧气的摄入。但由于心脏功能受损,机体无法有效补充氧气,从而加剧了呼吸困难。

交感神经反应的作用

如前所述,心肌梗死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不仅会加快心率,还会使呼吸频率加快,导致患者在感知到胸痛的同时,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感。此外,情绪上的焦虑和恐惧也会放大呼吸困难的感觉。

心肌梗死的其他症状

(1)恶心和呕吐:心肌梗死时,胃肠道的供血也可能受到影响,加上迷走神经的刺激,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

(2)头晕或晕厥:心肌梗死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血压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甚至晕厥。

(3)出汗: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会引起冷汗或大量出汗,通常伴随胸痛和呼吸困难出现。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

虽然心肌梗死是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生风险。

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控制这两项指标对于预防心肌梗死至关重要。健康饮食、定期运动以及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和降脂药物都能够有效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戒烟和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并提高冠状动脉的健康水平。适量饮酒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规律运动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等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并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水平。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

健康饮食

饮食中应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纤维和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是心脏健康的理想饮食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定期体检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血液检查非常重要,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或冠状动脉问题,及时干预。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

如果心肌梗死已经发生,及时救治是挽救心脏功能和生命的关键。

药物治疗

溶栓药物可以帮助溶解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损伤。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也能够预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此外,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药物可减轻心脏负担,改善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导管将支架置入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PCI通常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尽早进行,以最大限度减少心肌损伤。

冠状动脉搭桥术

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的患者,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可以通过绕过堵塞的动脉,重新建立心肌的血供。

结束语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冠状动脉的阻塞和心肌缺血。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