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 史继伟
摘要:目的 观察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痞汤,比较两组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血清因子[胃泌素-17(G-17)、内皮素-1(ET-1)、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一氧化氮(NO)]、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PGⅡ、EGF、NOI、G-17、ET-1和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GⅡ、NO、G-17和PGⅠ高于对照组,ET-1和EG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健胃消痞汤;雷贝拉唑;食少纳呆;胃黏膜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患者胃黏膜上皮出现反复损伤,最终固有腺体萎缩,严重者可引发胃癌,危及患者生命[1]。对于慢性萎缩胃炎,临床以去除病因、增强胃黏膜防御力、预防恶化、改善胃动力为治疗原则,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类药等进行治疗。但长期应用西药不良反应多,还会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2]。本研究旨在观察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2.06±3.99)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12.64±2.58)年;胃体萎缩14例,全胃多灶萎缩6例,胃窦萎缩23例。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3.11±4.06)岁;病程5~22年,平均病程(13.06±2.18)年;胃体萎缩13例,全胃多灶萎缩5例,胃窦萎缩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3]《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4]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近1个月无相关药物使用史;>18岁;依从性良好;同意入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胃癌以或其他类型的癌症;肝、肾功能异常;对研究用药不耐受;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口服,20 mg/次,2次/d,持续治疗12周;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提高胃动力等治疗,指导患者保持饮食规律,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放松。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胃消痞汤治疗:黄芪20 g,太子参15 g,白术、厚朴、白花蛇舌草、徐长卿各12 g,木香、延胡索、枳实、海螵蛸、莪术各10 g,水蛭、王不留行各5 g,加水煎服,200 mL/次,2次/d,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恶心及大便性状,每项0~6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5]。(2)比较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血清因子: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内皮素-1(ET-1)、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3)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灶消失、胃黏膜粉红色,为显效;病灶好转、胃黏膜白色减轻,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恶心及大便性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PGⅡ、EGF、NOI、G-17、ET-1和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GⅡ、NO、G-17和PGⅠ高于对照组,ET-1和EGF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反流、胃黏膜刺激性膜损伤等因素引起,易发生于长期吸烟、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过盛者。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餐后饱胀、食欲退减、嗳气、反酸、消瘦、恶心、乏力、焦虑、健忘、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若患者伴有胃黏膜糜烂,还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引发缺铁性贫血。雷贝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胃酸分泌情况,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单独应用治愈率低且易复发。
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胃脘痛、腹胀、痞满”范畴,病机在于忧思难禁、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导致的气血瘀滞、肝脾俱损、胃失和降、胃气阻滞、外邪犯胃、脾胃虚弱有关,临床治疗原则在于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益气健脾[6]。G-17、PGⅠ、PGⅡ是临床判断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指标,其表达水平萎缩性胃炎发生后大量下降;NO与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有关,其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患者症状好转。ET-1与血管收缩有关,可引起患者胃痉挛,EGF与细胞分化、增殖、癌变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GⅡ、NO、G-17和PGⅠ高于对照组,ET-1和EGF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胃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健胃消痞汤中的黄芪可补气升阳、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还具有调节机体内环境作用;太子参可益气健脾、生津润肺、抗炎杀菌,与黄芪共同使用有助于胃黏膜炎性病灶修复;白术可健脾益气,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徐长卿可镇痛消炎;木香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延胡索可活血镇痛、行气;枳实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海螵蛸可收湿敛疮;莪术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水蛭可破血逐淤;王不留行可通经活血、益气健脾、补气升阳,还具有抗炎杀菌作用[7]。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益气健脾之功效。
综上所述,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姬孟艳,雒否乐.黄芪建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1):75-76.
[2]李长发.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EGF、Bcl-2、Bax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0):133-135.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2):5904-591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黄灵.柴胡疏肝散加味辅助雷贝拉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4,30(1):1-4.
[7]刘阳,刘文,刘婕等.健胃消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G-17、ET-1、胃蛋白酶原、EGF及NO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2):297-3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