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女性的心理健康防线
作者: 李丁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特征
(1)普遍性:受到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多数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消极等不良情绪。
(2)年龄差异性: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对女性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分为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三个特殊阶段,其有着各自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问题。
(3)地区差异性:我国女性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地区性特点。有人认为,农村女性由于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压力较大,心理问题较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女性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心理问题可能更为复杂。
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常见心理问题
青春期女性心理问题
(1)情绪多变:青春期女性最为常见的问题便是情绪多变,难以掌控,严重者出现失控行为。青春期女性面对较大的学业压力,受到来自家庭与学校的重点关注,如不良情绪长期无法得到排解,容易发展成焦虑、抑郁等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
(2)叛逆:青春期女性叛逆问题显著,包括与父母、老师所发生的矛盾,以及逃课行为等,有部分叛逆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行为。
(3)自我意识强烈:青春期女性对自身外貌、能力等过于关注,且处在敏感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孕产期心理问题
(1)自我冲突:初次怀孕的女性多存在焦虑与期盼的矛盾心理。随着时间发展,又会出现担忧心理,如担心胎儿畸形、孕期身体变化等。
(2)情绪浮躁:孕期女性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部分孕妇心理敏感,易受生活琐事的影响,甚至无原因的焦虑、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
(3)产前焦虑:多数孕妇在产前会出现明显焦虑情绪,担心分娩是否顺利、胎儿是否健康、自然分娩疼痛、剖宫产风险等问题。临近生产时,孕妇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尤其在第一产程,伴随宫缩疼痛,还可出现烦躁、易怒等情绪。
(4)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与产后激素水平紊乱、不能适应角色转变等因素相关。产妇可表现为委屈、流泪、情绪不稳、自卑、自责等,严重者可出现躯体化症状,包括头痛、失眠等。
更年期心理问题
(1)情绪复杂且不稳定:更年期妇女的心理问题比较复杂,如精力不足、乏力、体型变化、皮肤松弛等生理状况的改变,加上需要赡养老人、帮扶子女、家庭负担重等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易怒、敏感、偏执、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2)疑病观念:部分更年期女性开始过度关注自身健康,有轻微不适便会胡思乱想,认为身患重病,经常就医。即便确诊无器质性疾病,依然无法解除疑虑,甚至滥用药物。
(3)敏感多疑:更年期女性可能会出现卵巢功能下降的情况,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情绪不稳定、多疑等症状。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神经递质等会发生变化,影响认知功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进而引发多疑和胡思乱想。
女性心理问题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自身影响
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不仅会极大影响女性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增加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更年期妇女除情绪不稳定外,还多伴随失眠问题。
家庭影响
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如受心理问题困扰,容易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若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影响
在现代社会,女性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其工作状态,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女性心理保健方法
孕产期心理保健
(1)主动了解孕产期健康知识:很多妇女因担心孕期自身与胎儿健康而出现心理问题,此时可通过积极学习孕产期健康知识解除疑虑,减轻心理压力。如在定期产检时向医护人员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孕期并发症类型与发生风险等,通过查阅书籍或专业医学杂志等了解孕期保健与注意事项。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孕期身体变化以及胎儿成长过程,从而做出正确判断,避免过度紧张。
(2)家庭支持:家庭支持能为孕产期妇女提供安全感,减轻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作为伴侣,应该在整个孕期进行陪伴,多承担家庭责任,帮助孕妇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在围产期,更需要加强对孕妇的陪伴,帮助其顺利度过第一产程,减轻宫缩痛苦。在产后,需主动关心产妇,预防产后抑郁。
(3)适应角色转变:孕产妇需要做好自我调节,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孕期伊始,就要关注与了解胎儿成长及变化情况,如产检时观察与询问、监测胎心等,尽早建立母婴情感互动,便于适应母亲角色。
(4)转移注意力:孕期与围产期出现不良情绪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进行缓解,如听舒缓音乐、冥想、户外活动、与朋友聊天、加入孕妇群交流等。
更年期心理保健
(1)了解更年期保健知识:更年期是人体从成熟逐渐走向衰退的关键期,也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妇女应客观认识这种改变,避免产生焦虑感。进入更年期后,妇女应了解这个时期容易出现的症状以及原因,并针对性进行调节,如调节体内激素、服用药物延缓衰老等,可辅助缓解躯体症状。在更年期,还要注重健康体检,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维护身体健康。
(2)家庭支持: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帮助妇女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作为家庭成员,应充分理解更年期这一特殊阶段,多给予理解、心理支持,缓解妇女心理压力。
(3)保持心情舒畅:保持适当的脑力活动,如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有意识开辟生活新领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促使自身处在集体且动态变化的生活状态中,有助消除孤独、寂寞感。
(4)坚持运动锻炼:女性更年期后生理机能开始减退,为尽量保持健康状态,应保持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游泳、跑步、健身操、八段锦、打太极拳、骑行等运动项目。运动锻炼还有助于促进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可缓解不良情绪。
(5)保持健康饮食:进入更年期后,机体代谢速度减缓,消化吸收功能会逐渐下降,尤其对钙的吸收降低,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及相关性骨折。因此,更年期女性需注意补钙,如在日常饮食中增加豆制品、海产品、乳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若严重缺钙,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营养品,并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