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CTA检查: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的“利器”

作者: 李欢

颈动脉狭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供应大脑血液的颈动脉出现部分或完全堵塞,容易导致脑卒中(俗称中风)。然而,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前并不自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成为发现和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机制与危害

发病机制

颈动脉从心脏发出,经过颈部,向上延伸到脑部,是大脑血液供应的重要通道。当颈动脉发生狭窄时,血流量减少,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增加中风的风险。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或受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影响,血管内膜可能会积聚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导致动脉腔变窄,进而影响血液流通。如果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可能完全阻塞血管,导致严重的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1)血栓形成与脱落:当斑块破裂或变性后,血小板会在损伤部位聚集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内小动脉,可能引发缺血性卒中。

(2)严重狭窄导致血流不足:当颈动脉狭窄达到一定程度(如70%以上),即使没有血栓脱落,大脑的供血也可能受到显著影响,出现脑缺血症状。

CTA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意义

CTA的原理与特点

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结合了CT扫描技术和血管造影的影像学检查。患者在检查前注射含碘造影剂,造影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颈动脉及脑血管,然后通过CT扫描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这种检查方式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尤其适合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CTA具有以下特点。

(1)高分辨率成像:CTA能够清晰地展示颈动脉的解剖细节,帮助医生识别微小的狭窄和斑块。

(2)无创性:相较于传统的血管造影术,CTA只需要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无需插入导管,减少了手术风险和不适感。

(3)检查速度快:CTA检查通常在几分钟内完成,适用于急诊患者以及需要快速评估的病情。

CTA在颈动脉狭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CTA技术不仅能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能对狭窄的性质(软斑、硬斑等)进行分类,这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早期预警和干预尤为重要。研究表明,当颈动脉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时,卒中风险显著增加;当狭窄达到70%以上时,卒中风险更是成倍增加。因此,通过CTA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可以在动脉严重狭窄前及时干预,预防卒中发生。

CTA在斑块性质评估中的作用

除了评估狭窄的程度,CTA还能帮助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颈动脉斑块通常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更容易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CTA能够通过影像判断斑块是否存在钙化,斑块的形态和大小是否不规则等,从而帮助医生预估斑块的稳定性,这为早期干预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依据。

颈动脉狭窄高危因素及CTA筛查必要性

颈动脉狭窄高危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2)高血压:高血压可损伤动脉内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高脂血症:高胆固醇水平会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斑块。

(4)吸烟:长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的重要风险因素。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高,血管内皮更容易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CTA筛查建议

对于具有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既往有脑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CTA筛查尤为重要。CTA检查不仅能帮助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还能提供个体化治疗的依据,如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术)。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与干预策略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在无症状的轻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血栓风险。

(2)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选择性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或无法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能够进一步预防卒中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尤其适用于颈动脉狭窄与高胆固醇血症并存的患者。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减少动脉斑块的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减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风险。

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在控制血压、减少动脉内膜损伤、减轻心血管负担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颈动脉狭窄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因此控制血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控制血糖的药物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控制血糖至关重要。糖尿病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此除了使用降脂和抗血小板药物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或胰岛素。

手术干预

手术干预的目的在于直接解除狭窄,恢复正常的血流。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术(CAS)。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外科手术,通过切开颈动脉,切除其中的粥样硬化斑块,恢复血管腔的通畅,减少脑卒中的风险。CEA尤其适用于狭窄程度超过70%的患者,或有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的患者。

CEA的优点在于能够显著降低卒中的风险,尤其对于存在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卒中预防效果比药物治疗更为显著。CEA缺点在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手术,存在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风险。

(2)颈动脉支架术(CAS):CAS是一种微创手术,适合不能耐受CEA的高风险患者。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导管将支架放置在狭窄的动脉内,以支撑血管壁,防止动脉闭塞,恢复血流。

然而,CAS的长期效果不如CEA稳定,尤其在治疗动脉重度狭窄时,CAS可能存在更高的术后血栓风险。因此在进行CAS前,患者需经过严格评估。

生活方式的改变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干预,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颈动脉狭窄患者长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戒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