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如何让患者安度原本痛苦的手术经历
作者: 刘宏飞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麻醉为手术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使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不需要忍受痛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那么,麻醉是如何让患者安度手术期的呢?下面详细介绍。
麻醉方式
麻醉为一种医学技术,其本质功能在于对神经系统造成干扰,使其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此时患者的表现是丧失意识或者局部失去感觉,使其接受手术时候不会感觉到疼痛。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麻醉类型,患者经过麻醉后整个身体意识消失,对于手术造成的疼痛不再有感知力。这一类型的麻醉能够让手术中的患者处于深度无意识状态,使其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都不会感到痛苦。例如,难度比较大的心脏手术或者复杂创伤修复,需对患者进行麻醉,保证手术更加安全且顺利。手术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的方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药物静脉注射;另一种是吸入麻醉气体。患者经过麻醉处于深度麻醉状态时可就以进行手术,整个过程都没有痛苦。
局部麻醉
这是一种局限性麻醉方法,将麻醉药物应用于手术局部,神经信号不再继续传递,患者手术区域不会感知到疼痛。如果为小型手术,这种类型麻醉是比较合适的,患者意识清醒,但是并不会有疼痛的感觉。例如,切割皮肤或拆线时,局部麻醉效果非常好,不会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强烈刺激。
区域麻醉
这种麻醉没有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但是比局部麻醉范围要大,患者意识不会完全丧失,效果非常好。区域麻醉主要是阻断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作用于较大的神经区域,影响范围广。例如,剖宫产手术一般采用区域麻醉。
麻醉作用机制
麻醉的作用机制涉及复杂的神经生理学和药理学机制,以下是关于麻醉作用机制的详细解释。
局部麻醉的作用机制
局部麻醉药主要作用于局部神经传导,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递,使被阻滞的神经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包括:(1)阻断神经传导。局部麻醉药能降低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这一过程主要通过稳定神经细胞膜,改变其电位特性来实现。(2)作用部位选择性。局部麻醉药主要作用于神经末梢、神经干、神经丛或脊神经,通过局部注射或区域阻滞的方式,达到精准麻醉的效果。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
全身麻醉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产生广泛的抑制效应,使患者整体失去知觉和痛觉。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包括:(1)抑制大脑皮层。全身麻醉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对外部刺激无反应。这一过程涉及多个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如γ-氨基丁酸(GABA)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等。(2)镇痛与遗忘。全身麻醉药还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能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和处理,同时还能引起患者的顺行性遗忘,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无记忆。
手术中使用麻醉的好处
减轻痛苦
手术中使用麻醉后,患者不会感觉到疼痛,还可减轻心理恐惧感。虽然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有了麻醉学,但是麻醉技术多年以来并没有普及应用,有些手术患者需要忍受剧烈疼痛,身心受到巨大折磨。很多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感,就会逃避这种治疗方法,导致病情延误。伴随麻醉技术的逐渐应用,患者接受手术的过程中对手术部位没有感知,不会感受到手术带来的局部疼痛,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体验。
提高手术成功率
在麻醉状态下,患者身体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医生可以更加专注于手术操作,而不必担心患者的疼痛反应或者由于疼痛导致的身体不适。这种稳定的状态为复杂、高风险的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此外,麻醉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
促进手术方式革新
麻醉技术的持续发展对手术方式的革新起到促进作用。随着麻醉技术的持续改进,即便手术操作复杂化也能够顺利完成。例如,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都属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手术方式,需要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手术精确度,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
全身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
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以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全身痛觉消失、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等。全身麻醉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术前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和术后麻醉恢复3个阶段。
(1)术前麻醉诱导:患者进入手术间后,通过静脉给予镇静、镇痛、肌松药,同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情况。患者进入镇静、镇痛、肌松状态以后,通过口腔喉镜置入气管插管,给患者通气,并接上麻醉机完成麻醉诱导操作。
(2)术中麻醉维持: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持续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肌松药物,并持续输液,以保证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和内环境稳定。
(3)术后麻醉恢复:手术完成后,停止麻醉药输注,让患者清醒并恢复呼吸。拔出气管插管后,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即可送回病房进行后续观察和护理。
局部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
局部麻醉的操作方法通常包括消毒、注射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3个步骤。
(1)消毒: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注射麻醉药物:沿着手术切口线使用皮内注射针或局部浸润麻醉针,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注射时需要缓慢推进针头,并分层注药,以阻滞组织中的末梢神经。
(3)手术操作:等麻药生效后,即可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区域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
区域麻醉的操作方法通常包括确定麻醉部位、选择麻醉药物和注射方式等步骤。
(1)确定麻醉部位:根据手术部位和神经分布,确定需要阻滞的神经区域。
(2)选择麻醉药物: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浓度。常用的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3)注射方式:采用适当的注射方式将麻醉药物注入需要阻滞的神经区域。常用的注射方式包括皮内注射、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