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知多少
作者: 龚雪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轻微的,如恶心、呕吐、皮疹等,也可能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属性,几乎所有药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风险。药物是协助机体对抗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武器”。但每种药物在发挥其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机体健康造成额外的负担。那么,药物不良反应究竟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应对呢?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作用
副作用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药物本身药理效应相关的非治疗目的作用。这些作用通常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例如,某些降压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等副作用。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这类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能损害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毒性反应是可以预知的,因此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超量使用。
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日清晨可能会出现乏力、困倦等现象。
停药反应
停药反应,也称反跳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的患者,停药次日血压可能会明显回升。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表现为患者服药后发生的组织损伤、功能紊乱等。这种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过敏体质的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特别小心,必要时需进行过敏试验。
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这是因为少数的个体由于遗传缺陷,体内缺少某些特定的生化物质而产生的药物异常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药物本身的化学特性
(1)药物结构复杂性。许多药物分子结构复杂,含有多种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在与体内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时,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生物效应,包括不良反应。
(2)药物代谢差异。药物在体内需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这些过程中的差异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个体生理与遗传因素
(1)生理状态。患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营养状况等生理因素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例如,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遗传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多态性有关。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患者对特定药物特别敏感,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
(1)药动学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相互影响各自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或血药浓度波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2)药效学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可能作用于相同的靶点或产生相似的药理效应,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新的药理作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用药不当
(1)剂量过大。超过推荐剂量用药,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产生毒性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
(2)用药时间过长。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产生慢性毒性反应或依赖性。
(3)用药方式不当。如将口服药物改为注射使用,或未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药物,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质量问题
(1)药物纯度不足。药物中含有杂质或污染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杂质可能来源于药物生产、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2)药物稳定性差。药物在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降解或变质,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疾病状态。患者本身的疾病状态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例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弱,易导致药物在体内沉积。
(2)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例如,饮酒可能加速某些药物的代谢,导致药效降低。
识别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服用任何药物前,必须仔细阅读随药附带的说明书,全面了解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精确掌握推荐剂量、正确的用药方式以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等关键信息,有效识别是否存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问题发生时迅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密切关注自身情况
服用药物期间患者需细心观察身体的任何异常反应,尤其是那些与用药目标无关的新出现的症状。一旦发现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皮肤异常、消化不良、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药,并尽快就医。
及时就医咨询
若患者自觉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咨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由专业医生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识别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评估其严重程度,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或调整处方。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遵循医嘱,不私自改变药物剂量或替换处方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向医生或药师咨询,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院药学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医院药学通过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收集、整理、分类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这些病例报告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评估药品的安全性问题。
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医院药学专家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识别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原因,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参与药品评价和监管
医院药学专家积极参与药品的评价和监管工作,通过参与药品临床试验、药品审批等环节,为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监测和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推广合理用药知识
医院药学还承担着推广合理用药知识的任务,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增强公众用药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