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诊疗

作者: 怡文辉 李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

西医视角下的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基础主要涉及大脑神经元的逐渐退化和死亡,特别是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等关键区域的受累最为显著。这些区域的神经元内,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形成老年斑,以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的增多。这些病理变化导致神经元之间的通信障碍,进而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

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最为突出的是记忆力的逐渐减退。患者可能会逐渐忘记日常事务、亲人的名字,甚至丧失时间和空间的定向能力。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出现认知功能的全面下降,包括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等。此外,情绪变化、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诊断方法

西医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时,主要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首先,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发展过程等。其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此外,影像学检查(如MRI、CT)也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大脑的结构变化,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疾病的原因。最后,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确诊阿尔茨海默病。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西医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和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不能逆转疾病的进程。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认知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社会活动等。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保持和提高认知能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护理支持: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良好的护理支持至关重要。家属和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疾病的特点,掌握护理技巧,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护和支持。

中医视角下的阿尔茨海默病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复杂,多与年老体衰、肾精不足、脾胃虚弱、心肝血虚、痰浊瘀血内阻等因素有关。此外,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也是诱发和加重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因素。

中医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阿尔茨海默病可分为多种证型,常见的有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气血不足证等。各证型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时需辨证施治。

(1)肾精亏虚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

(2)痰浊阻窍证:症状包括神志不清、言语不利、喉中痰鸣、舌苔厚腻等。

(3)瘀血阻络证:患者常有头痛如刺,痛有定处,健忘,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

(4)气血不足证:表现为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等。

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整体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采用补肾填精、健脾益气、化痰开窍、活血化瘀等治法,以恢复脏腑功能,改善脑髓营养,提高认知能力。

常用方药

(1)肾精亏虚证: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以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2)痰浊阻窍证:可选用涤痰汤、指迷茯苓丸等,以化痰开窍、醒神益智。

(3)瘀血阻络证: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是常用方剂,旨在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4)气血不足证:归脾汤、八珍汤等加减应用,以补气养血,安神定志。

预防与调护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强调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应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保持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情志过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已确诊患者,应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重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情志调护:情志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情志舒畅则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正常;情志抑郁则气机郁结,脏腑功能失调。因此,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情志调护尤为重要。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多陪伴患者,给予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保持心情愉悦。

中西医结合的诊疗优势

多靶点协同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包括神经递质失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元凋亡等。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够针对这些不同的病理环节,实施多靶点协同治疗。中医通过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手段,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内部环境;而西医则利用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手段,直接作用于特定的病理靶点,如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NMDA受体拮抗剂减轻谷氨酸毒性等。这种多靶点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加全面地阻断疾病的发展路径,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副作用

长期使用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失眠、便秘等)。中医药物多为天然药材,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整体调节和平衡,能够减轻或消除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搭配中药和西药,通过中药的增效减毒作用,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和频率,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促进认知功能康复

认知功能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中西医结合诊疗在促进认知功能康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医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能够刺激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西医则通过认知训练、药物治疗等手段,直接作用于大脑的认知功能区,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两者结合,可以加速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过程,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提高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还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西医结合诊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调节和平衡,通过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内部环境,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西医通过针对性地治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此外,中西医结合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通过心理干预、社交活动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这种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