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

作者: 刘亚妮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任何年龄阶段的女性均可能发生。目前临床上对卵巢癌主要以手术治疗及化疗为主,但是复发率较高。近些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的风险。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如何治疗卵巢癌的呢?

卵巢癌的西医疗法

手术治疗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是将肿瘤及周围可能累及的组织全部切除,以达到康复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如盆腔核磁共振、全腹CT、肿瘤标志物、肠镜、Pet-CT等检查。如果符合手术的要求,会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如果不符合手术的要求,则先进行3~4疗程化疗,再行手术治疗。

化疗

化疗是卵巢癌的综合疗法之一,主要通过化疗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面积,预防其转移,避免卵巢癌的复发。目前常用化疗药物有紫杉醇、顺铂等,效果较好。有两种方式,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一种是手术后进行3~6个周期的化疗,以最大限度消除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的风险;另一种是手术前先进行几个周期的化疗,缩小肿瘤体积后行手术切除,然后再进行数个周期的化疗。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指的是利用靶向药物(雷莫芦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的打击,阻断其生长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比较适合携带某种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主要利用药物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帮助机体抵抗肿瘤细胞。常用的药物有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卵巢癌,尤其是对于复发和难以治疗的患者,可提高治疗的效果。

放疗

对于敏感性较高的肿瘤,如无性细胞瘤,手术治疗后,配合适当的放射治疗可进一步清除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的风险。

卵巢癌的中医疗法

卵巢癌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辅助治疗

肠粘连/肠梗阻

一些患者在切除卵巢肿瘤后,可能会出现肠粘连或肠梗阻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顺气通便、和胃消滞的方药治疗,如口服大肠气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枳实、枳壳、乌药、没药、乳香、红花、桃仁、厚朴、大黄、芒硝等,加清水适量煎煮,温早晚服,每日1剂;或可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方药同上。还可采用中药贴敷的方式缓解,即取白芥子、吴茱萸、生姜等中草药,捣烂后在中脘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贴敷。此外,对上巨虚、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也有一定效果。

伤口愈合不良

部分患者在切除卵巢肿瘤后,可能会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情况,此时可采用祛腐生肌、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常用中成药有康复新液、生肌玉红膏、龙血竭胶囊等。其中,康复新液一般为外用,用纱布蘸取适量药液,敷在伤口处,可加速伤口的愈合;生肌玉红膏为局部外用,均匀涂抹在伤口处即可;龙血竭胶囊也是外用,每次4~6粒,倒出胶囊内的药剂,用酒或清水调制,然后敷在伤口处。值得注意的是,用药前应该做好伤口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淋巴囊肿

如果在卵巢癌手术后出现淋巴囊肿,可采用中药局部外敷的方式治疗。可以取芒硝、大黄等具有消瘀散结、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捣碎后加水或醋等调成糊状,直接敷贴在淋巴囊肿处。

靶向治疗和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疗法

骨髓抑制

在化疗或靶向治疗过程中,药物在灭杀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抑制健康细胞的生长,导致身体中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数量的减少,不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出血、贫血、感染等情况,这就是骨髓抑制。此时,可采用六君子汤加减、当归补血汤加减、肾气丸加减来治疗。其中,六君子汤加减由茯苓、人参、陈皮、白术、半夏、甘草等药物组成。人参具有补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作用,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与人参配伍,不仅可以增强健脾性,还可以利水渗湿,将脾虚所致的湿气排出体外,提高机体的运化能力;白术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效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甘草有调和药效的作用。诸药合用,可养血生髓、滋补脾胃,有效预防并减轻骨髓抑制。还可以使用贞芪扶正颗粒、生血宝颗粒、艾愈胶囊、地榆升白片、芪胶升白胶囊、复方皂矾丸等中成药防治。此外,可取双侧肾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可疏通经络,激发全身气血,从而实现骨髓抑制的防治。

胃肠道不良反应

患者在化疗或靶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此时,可以服用旋覆代赭汤、香砂六君子汤、丁香柿蒂汤等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作用的中药汤剂,以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香砂六君子汤由太子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扁豆、砂仁、甘草等中草药组成。太子参为君药,具有补气生津、健脾益肺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与太子参配伍,起到健脾和胃、利水湿运化、减少内湿等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的作用;陈皮具有行气宽中,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砂仁辛温,入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开胃消食,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缺乏等症状;炒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诸药合用,起到了健脾益气、和胃化痰、理气功效,有效缓解了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除了中药汤剂外,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缓解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如取穴合谷、气海、关元、神阙、中脘、涌泉、内关、曲池、足三里等,配合不同的手法,调和机体功能,从而起到缓解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目的。

外周神经损伤

部分患者在化疗或靶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外周神经损伤的症状,如肢体麻木、肢体活动不畅等。一般情况下,可采取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等都是对症方药,可有效减少外周神经损伤。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由桂枝、黄芪、生姜、白芍、大枣等组成。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功效,能促进气血循环,为肢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缓解肢体的麻木、疼痛;桂枝具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的功效,与黄芪配伍,能激发黄芪补气的功效,充分发挥黄芪的补气养血作用,有效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平肝阳、敛阴止汗的功效,与桂枝的配伍,可调和营卫,濡养神经肌肉,缓和因气血不畅而引起的痉挛性疼痛;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经通络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诸药合用,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作用,促进神经、血管的修复。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的同时,可进行局部外敷,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对于外周神经损伤,还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疏通经络,促进修复。比如取穴曲池,足三里、手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丰隆、环跳、合谷、外关等,再配合适宜的手法,以帮助神经系统的修复与再生。

卵巢癌晚期的中医治疗

冲任失调证

患者表现为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晦暗、刺痛、眩晕、潮热、大汗、腰酸、大便干结等症状,舌暗紫,脉弦数或沉涩,可通过调理冲任、补气生津等中药汤剂治疗。理冲汤合方是对症方药,方药组成: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天花粉、三棱、知母、莪术、鸡内金。

气虚血瘀证

患者表现为脸色晦暗、疲乏无力、形体消瘦、易怒或抑郁、嗳气、恶心、食欲缺乏、叹气、口周青紫等症状,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细。此时已经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可服用具有温经止痛、行气活血的中药汤剂来缓解症状。加味乌药散加桂茯苓丸为对症方药,组成包括乌药、肉桂、当归、白芍、莪术、砂仁、桂枝、延胡索、木香、桃仁、丹皮等。

寒凝血瘀证

患者表现为小腹可触摸到肿块,按压时疼痛感强烈,遇热后疼痛感缓解,同时还有四肢发凉、面色发紫、经行腹痛、月经量不多等症状,可通过活血化瘀、温中散寒等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对症方药有附子理中汤和三棱煎,包括附子、人参、白术、莪术、半夏、干姜、麦芽、甘草等。

阳虚湿阻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体寒肢冷、腰膝酸软、腹胀、肢体浮肿、少尿、乏力、大便干结等症状,可通过具有利水祛湿、温阳健脾等功效的中药汤剂治疗。真武汤为对症方药,包括黄芪、白芍、茯苓、大腹皮、附子、白术、生姜、葶苈子等,祛湿补阳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结束语

总之,卵巢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