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
作者: 黄亚萍
摘要:目的 分析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救治的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昏迷采用预防性护理,具有较高的康复价值,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内容的了解度,帮助患者家属养成良好的照顾行为,缩短患者预后周期,值得深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昏迷;预防性护理干预;护理价值
重型脑外伤患者长期昏迷,在临床护理期间,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不仅可以保证临床护理的有效性,还可以根据护理过程的不足之处,打造较高安全性的临床护理体系。在护理前后,应提高患者家属的临床护理水平,使患者在全天均能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在预防护理期间,应注重对并发症的预防,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救治的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建立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由于患者长期昏迷,入院后应对其临床生命体征进行有效监控,打造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体系[1]。在进行护理体系建设期间,应分析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护理安全。(2)用药护理:通过结合患者病情、体质、用药史等,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方案。(3)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入院后,应与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告知临床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意义。(4)环境护理:患者住院后,应对病室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准备患者所需要的治疗仪器以及药品,以便能顺利开展临床治疗[2~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1)创立预见性护理小组:在护理小组创立期间,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巧,具有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责任制的护理制度,将每名护理人员匹配到患者个人。通过建立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体系,保证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临床责任护理意识。在护理期间,还应配备监管服务体系,通过选取医院资深的护理人员作为监管组成员,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有质量控制,保证较高的临床护理质量[4~5]。(2)创立护理档案:在患者入院后,采用问卷调查表以及风险等级调查表,了解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措施,通过患者性别、年龄等信息,把控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保证护理安全的同时,提高医院在该领域护理体系的严整性[6]。(3)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通过对并发症的预防,在保证患者机体营养状态的同时,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在预防期间,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通过营养等级评分,了解患者胃肠道的营养状态指标[7~8]。(4)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提升患者自身护理能力,使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打造优质的护理体系[9]。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家属照顾能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SF-36评分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2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对比两组家属干预照顾能力
干预前,两组家属干预照护能力比较无差异;观察组家属照顾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重症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经历较长时间的昏迷,如果能配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可以缩短康复周期,保证临床康复效果。传统护理时,经常在患者出院后才能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但此时患者已经出院,无法进行弥补。而经现代护理学充分论证,提出可以对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昏迷状态,恢复正常机体水平[10]。在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向患者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患者日常照顾的方式,以保证在24 h内为患者提供精准护理服务。在护理体系建设期间,应结合医院相关管理部门探究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合理分配和运用资源,为患者带来最优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重型脑外伤昏迷采用预防性护理,具有较高的康复价值,能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内容的了解度,帮助患者家属养成良好的照顾行为,缩短患者预后周期,值得深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信霞,童广浩,胡平勋.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2,44(14):2225-2227,2231.
[2] 高彩萍,施娟,王凤霞,等.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 38(8):561~567.
[3] 鲁小丽,王运韵,王秀明,等.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促醒护理干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S1):219-221.
[4] 聂培华,孙妮娜.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2):319-321.
[5] 赵少华,方萍,陶玉琼.手术期间口腔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病人肺部感染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1,35(16):2979-2982.
[6] 朱华美,应莉莉,胡丹红,等.延续性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患者心理和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6):1235-1239.
[7] 叶富跃,杨堃,王子珍,等.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20, 19(9):896-899,905.
[8] 杨健,白娟.某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96-100.
[9] 高彩萍,施娟,王凤霞,等.医护治一体化模式在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6):2016-2023.
[10] 卢小玲, 胡周静, 黄丽,等. 早期不同模块康复护理对脑外伤致偏瘫患者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22):2496-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