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 刘坤
摘要: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舒必利治疗,研究组使用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AMD(抑郁)评分、SES评分(自尊量表)和SCSQ评分(应对方式)。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4周、8周时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SCS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增强其自尊水平,丰富其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加快病情康复。
关键词:舒必利;抑郁症;西酞普兰;精神病性
和普通抑郁症相比较,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发病时间比较长,患者多合并幻觉或妄想等症状,很难分辨妄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很容易由于非现实刺激而产生异常行为,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显著的攻击性,威胁自身和家属安全[1]。目前,在抗抑郁药物中,西酞普兰作为一种新兴药物,可增强脑中活性神经元内递质水平,发挥显著的抗抑郁作用。舒必利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幻想、木僵以及淡漠等症状的治疗中,所获疗效较好,一般常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单纯性、偏执型或者紧张性的精神病治疗中[2]。本研究旨在观察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5.39±1.23)岁;病程1~20个月,平均病程(10.29±2.31)个月;平均体质量指数(23.09±3.49)kg/m2。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5.36±1.2)岁;病程1~21个月,平均(10.31±3.4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12±3.4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为抑郁症,均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可主动配合,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可配合完成研究;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均真实且齐全,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肝、肾、心、肺功能均存在严重异常者;缺失完整且真实的临床资料者;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者;伴有严重急性感染者;伴严重躯体疾病和血液性疾病患者;无法完成随访以及复查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和认知障碍者;无法沟通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舒必利治疗,口服,起始剂量100 mg/次,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给药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可>600 mg,分别在早中晚餐后使用,治疗8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酞普兰,每日剂量为20 mg,结合患者应答情况对其耐受性进行评估,逐步增加用药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可>60 mg;如果患者年龄超过60岁,则剂量减半,每日最大剂量不可>30 mg,持续治疗8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反应,若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停药,保证用药效果。
1.3 观察指标
(1)借助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两组抑郁情况:主要包含躯体症状、睡眠障碍、焦虑症状、认识障碍以及迟钝症状等,共17个项目;<7分代表正常,≥7分代表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3]。(2)采用自尊量表(即SES)评估两组患者自尊水平,该量表包括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正向5个,反向5个;以0~4分评分法进行评估,总分10~4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尊程度越高[4]。(3)利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量表(即SCSQ)评估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包含积极应对项目和消极应对项目。积极应对项目包含12条,以0~3分法进行计分,分值在0~36分;消极应对项目共8条,以0~3分法计分,分值在0~24分;该量表总分值为6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该类问题的应对方式越多[5]。(4)临床治疗效果: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好转,且HAMD分值降低超过75%;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HAMD分值降低50%~75%;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加重。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下降,其中研究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SE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E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ES评分均上升,其中研究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的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SCS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CSQ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SQ评分均上升,其中研究组治疗后2周、4周、8周的SCS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精神病性症状不仅会加重抑郁症状,还容易使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非现实刺激因素,继而使其精神情况异常更加严重。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没有办法面对现实刺激及非现实刺激,对这些刺激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如果未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加重病情,甚者还会引起不良事件。部分患者存在显著攻击性,在危害到其自身安全的同时,还会威胁家属、朋友的安全,故对这种类型的患者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治疗,防止患者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
西酞普兰可刺激脑内神经,提高活性神经元递质水平。西酞普兰用于内源性抑郁症的治疗中所获得效果明显,用于治疗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也可获得显著效果。西酞普兰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会对机体组胺受体、乙酰胆碱产生影响,即便是长时间用药,对患者运动功能也不会产生损伤,对认知功能影响也较小,适合长时间服用[6]。舒必利为一种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被纳入非典型性药物范畴,主要成分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如果精神病患者存在幻觉、妄想、偏执等症状,使用舒必利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有学者表示,在多种精神分裂症中均适合使用舒必利治疗,如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单纯性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等。对存在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联合使用西酞普兰和舒必利有利于两种药物发挥协同作用,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表现,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至稳定状态。
本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4周、8周时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SCS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使用西酞普兰和舒必利治疗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增强其自尊水平,丰富其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加快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 艾尼瓦尔·肖克来提,热娜·艾合买提.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在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心理月刊,2019,14(19):86.
[2] 杨立夏,荀坤平,王明华.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在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73.
[3] 冯旭薇,桑叶,刘亚平.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福昔明治疗抑郁症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13):1404-1408.
[4] 石晓晓,徐炳欣,杜贵平,等.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疗效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2):207-211.
[5] 李刚,刘晓东.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抑郁症状的效果及对血浆5-HT、BDNF、NE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18):2790-2793.
[6] 陈帅,刘素芳,郜珍妮,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训练对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3):462-46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