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 周晓铃 郭文玲
摘要:目的 探究托法替布应用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方法,实验组使用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羟氯喹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事件及胃肠道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托法替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基础为滑膜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自身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均有关系。有专家学者对此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滑膜细胞会产生比较多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之间会相互构成较为复杂的连接,最终将会引发滑膜增生以及其他炎性反应,出现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认为与遗传、感染以及免疫异常等存在密切联系。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约0.34%~0.42%,80%发病于35~50岁。甲氨蝶呤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达到改善疾病的目的。但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甲氨蝶呤治疗疗效不明显,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近年来,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究托法替布应用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男12例,女48例;年龄45~78岁,平均(61.60±5.60)岁;对照组:男11例,女49例;年龄46~77岁,平均(61.60±5.1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1987年ACR或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符合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标准:DAS28>3.2。排除标准:结核、病毒性肝炎、肿瘤病史;相关药物过敏史;合并肺间质纤维化;ALT、AST超过正常上限1.5倍,肌酐超过135 umol/l。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恢复期关节功能训练、急性期关节制动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硫酸羟氯喹片(国药准字H20160306)口服,每次0.2 g,1次/d;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31020644)口服,每次10 mg,1次/周。实验组给予托法替布+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治疗参照对照组;托法替布(国药准字H20203420):5 mg,2次/d。两组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2)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做出评估,包括8个维度,即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满分为100分,当评估分值越接近满分则代表着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反应、血栓、带状疱疹。(4)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有所好转,DAS28≤3.2;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DAS28>3.2。(5)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估疼痛情况,满分为10分,越接近满分说明疼痛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栓事件及胃肠道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患病后患者会感到剧烈不适,持续发展后机体的骨质以及软骨会被破坏,最终发展为关节畸形。通过一定时间的系统规范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炎症,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2]。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了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治应遵循达标治疗原则,主要是指临床上得到缓解,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2.6,但无法达到这个临床标准的时候,则将降低疾病活动度作为治疗方向,即为DAS28≤3.2。若DAS28>3.2,那么就属于中度或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基础为滑膜炎,发病过程由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RA发病过程中,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免疫细胞,JAK-STAT通路是其中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而托法替布作为JAK酶抑制剂就是选择性抑制细胞内JAK1-3信号转导通路。在ACR和EULAR的建议中,甲氨蝶呤仍然被强烈推荐为中度至高度疾病活动的RA患者的初始治疗。而对于应用传统抗风湿药物治疗仍持续不缓解的中重度RA患者,最近的ACR和EULAR建议使用生物制剂或JAK酶抑制剂,该建议基于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证明JAK酶抑制剂与生物制剂相比具有相似或更好的疗效。
关于安全性,普遍认为托法替布可能增加感染、肿瘤、血栓的风险。对于JAK酶抑制剂的深静脉血栓和心血管风险,FDA增加了黑框警告,同时限制了其适应证的范围。有文献认为,托法替布对几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如血脂谱和血小板计数)有不利影响,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3]。也有研究认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深静脉血栓风险与更大的疾病活动性相关。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可使中风和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30%[4]。虽然在很多的文献中都认为JAK酶抑制剂不良事件与生物DMARD相似,但是在一些临床试验中确实观察到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并且可能存在机会性感染[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托法替布的实验组临床指标、疼痛情况、治疗干预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 ,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齐潇蕾.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托法替布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9):3308-3310.
[2] 罗寰,张霞,冯娅娆,等.托法替布与益赛普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天津医药,2022,60(8):883-887.
[3] 赵妍,赵晶晶,刘爱芬,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2,28(3):272-277.
[4] 李浩,杨怜琳,赖爱云,等.枸橼酸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至肺部感染1例探讨[J].昆明学院学报,2020,42(6):93-97.
[5] 杨钱章.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J].人人健康,2020(14):66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