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糖尿病 常识需了解
作者: 宗晓青糖尿病是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且呈年轻化趋势,防控形势严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眼、肾、心、血管、神经等多个脏器组织长期受损害和功能紊乱。
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发现,有60多种基因综合征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其中,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基因座有关,以HLA抗原DQ基因座最明显;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大量与胰岛素及其受体、葡萄糖激酶及线粒体有关的基因。
环境因素
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引起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某些病毒可诱导其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
糖尿病的类型
只要是空腹血糖超过7.0 mmol/L,或者是餐后2 h血糖超过11.1mmol/L,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有以下两种。
1型糖尿病
患者发病年龄小(大多<30岁),发病急,存在多饮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多数患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血清胰岛素、C肽含量偏低,ICA、 IAA、GAD等抗体呈阳性。
2型糖尿病
以中老年人和肥胖人群常见,可引起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2型糖尿病发病较为隐蔽,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等症状,如果血糖没有升高,需要通过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血浆胰岛素浓度在早期呈上升趋势,而后期呈下降趋势。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日常护理
健康教育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其对自身病情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自我监测血糖
通过自我监测血糖,患者可根据血糖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当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疗法时,一天最少要在饭前测量4次血糖。当血糖不稳定的时候,一天要测量8次。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7.2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不能超过10 mmol/L,HbA1c不能超过7%。2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当降低血糖监测的频率。
药物治疗护理
口服药物治疗
(1)磺胺类药物:适用于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控糖效果仍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但需注意以下禁忌证:一是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在有重度感染、外伤、大手术的情况下,暂时改为胰岛素疗法;三是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暂时改用胰岛素;四是妊娠期糖尿病;五是对药物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或过敏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当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联合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当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耗竭性疾病、营养不良、低氧血症、酮症酸中毒、出现严重的感染、手术、外伤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为防止或减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应该在吃饭时或饭后服用。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制剂包括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的类似物。按作用时间划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损,引起胰岛素缺乏,患者必须服用胰岛素。未接受强化疗法的患者,每日2~3次;接受强化疗法的患者,每日3~4次,需要定期调整用量。
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后,于睡前晚22:00给予中效或长效的胰岛素,一般每隔3 d调整1次,目标是使空腹血糖达到4.9~8.0 mmol/L。如果无效,则停止服用降糖药物,改为2次/d。
运动与饮食护理
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强体能,改善生活质量。锻炼强度及时间要以患者的身体情况为依据,以步行、快步走、有氧操、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
饮食
对于所有类型的糖尿病,饮食治疗非常重要,甚至一些轻度的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进行控制。
(1)以优质蛋白为主:成年人每千克体重大约需要1 g蛋白质。小孩、孕妇、哺乳期女性、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疾病的人群,应将剂量提高到1.5~2.0 g。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应降低蛋白的摄入量,为0.8 g/kg·bw;如果已出现肾功能障碍,应该再降低到0.6 g/kg·bw。应选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大豆等。
(2)控制脂肪摄入:动物性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而植物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由于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蔬菜,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的水平。
(3)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得热量的主要途径,碳水化合物应该在食物中占到总能量的55%~65%。按照一般人每天摄入250~400 g的主食(大米、面条)为标准,休眠者一天的主食在200~250 g,轻体力劳动者在250~300 g,中度体力劳动者在300~400 g,重体力劳动者在400 g或更多。通常情况下,主食的摄入量要依据身体活动情况确定,可以轮换或者混合食用,要保证1/3是粗粮。小米、燕麦等是很好的全谷类食品,宜作为主食。在商场购买制作好的全谷类食品时,要仔细阅读标签,如果上面没有标注“全麦、全小麦”之类的,意味着里面含有其他的成分。此外,要留意食品的配方有没有玉米糖浆、果糖之类的“隐形糖”。
(4)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帮助稳定血糖的作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糙米、燕麦等谷物,菜花、生菜、豌豆等蔬菜,苹果、梨、柑橘等水果。
(5)适量喝咖啡:研究发现,适量饮用咖啡可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咖啡有利尿、提神醒脑功效,可帮助人体燃烧部分热量,提高新陈代谢。但每天饮用的咖啡量不要超过3杯,否则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养成定时、定量,规律进餐的习惯,戒烟限酒。
结束语
总而言之,糖尿病是一种高风险、高发病率的疾病。为有效防控糖尿病,大家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知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维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