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作者: 钟雅 钟铨

近年来,伴随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经治疗后,患者还要防止心肌梗死复发,可从预测和预防两方面做起。

心肌梗死后“再梗”的预测

对“再梗”高危患者的识别及预测较为困难,这是因为患者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对于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再梗”概率较大。相关资料显示,心梗后心绞痛属于再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样硬化严重狭窄基础上并发血栓为再次梗死的重要因素。“再梗”一般在原部位梗死较为常见,多支病变、左冠主干病变伴有复合损伤再梗死的概率会显著增加。对于初步筛选为再梗的高危人群的初梗患者,必要时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预测价值较高。

心肌梗死后“再梗”的预防

为预防心肌梗死再次发作,需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教育,并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采取药物预防性治疗。必要时,可采取再次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搭桥术,降低再梗死率。

ACEI

研究证实,ACEI对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作用机制为扩张血管、抑制心肌血管组织生长,预防左室重构,实现对心功能的保护,长期应用可降低再梗死的发生。

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具备负性肌力作用,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单纯LVEF降低、无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均不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的禁忌证,一般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并逐步调整剂量。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先用ACEI及利尿剂等,再小剂量应用β受体阻断剂,不断调整用量。

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分为他汀类、贝特类、胆汁酸螯合剂、盐酸及其衍生物类,能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抑制肝脏分泌脂蛋白,延缓冠脉病灶的进展,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抗血小板制剂

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会伴有血管活性物质、血小板激活的释放,因此,临床当中常用抗血小板制剂及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产生。研究发现,长期接受血小板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卒中、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的概率明显降低。现阶段,常见的抗血小板制剂为抵克立得及阿司匹林。其中,通过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够使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环氧化酶不可逆失活,对血小板聚集产生影响,改善血栓堵塞情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防止心肌梗死复发,要积极控制及干预危险因素,通过手术及药物治疗措施,预防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