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 李兴华 张炳奎 周保霞 李艳
摘要:目的 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WHOQOL-100、SW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MCC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I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ABA、Glu、DA、NE和5-H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认知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康复作用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H)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主要是指个人感知觉、意识、情绪等方面出现扭曲[1]。SCH患者普遍存在认知损害(记忆力下降、信息处理能力下降等)、社会功能下降等表现,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导致社交恐惧,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以电刺激为主要治疗手段,是目前临床辅助治疗抑郁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对小脑顶核进行电流刺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调节大脑功能状态,从而保护神经细胞,改善中枢神经功能[3]。本研究旨在探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4~49岁,平均(36.18±1.84)岁;病程3~6年,平均(4.29±0.98)年。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3~50岁,平均(36.24±1.95)岁;病程2.5~6年,平均(4.25±0.9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4]中SCH诊断标准;病程>2年;具备正常沟通能力;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脑血管疾病、癫痫;有药物及酒精滥用史;处于药物戒断状态;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视听语功能障碍或文盲;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史、脑外伤史;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行对症治疗,给予患者利培酮,温水送服,初始剂量为1 mg/次,1次/d,之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剂量至4 mg/d;给予患者阿立哌唑,温水送服,初始剂量为10 mg/d,用药2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30 mg/d,持续用药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脑循环功能仪治疗:指导患者佩戴治疗帽,将脑循环功能仪电极置于Vp1、Vp2处,电极片粘贴于耳后乳突穴位,启动刺激,治疗参数:振频2 Hz,振幅10%~20%,强度30%~50%,电流≤10 µv,电压16~20 v。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参数,1次/d,30 min/次,15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应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MHOQOL-100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估,MHOQOL-100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存质量越好;SWLS评分共5个条目,各条目1~7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满意度越高。(2)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和疾病影响程度:应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MCCB共7个心理维度10项测验,得分越高提示认知功能越好;SIP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3)比较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4)比较两组脑涨落图指标: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检测两组脑涨落图,检测时指导患者保持清醒安静状态,取坐位、闭目,记录治疗前后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WHOQOL-1002.73、SW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认知功能和疾病影响程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MCC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I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脑涨落图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GABA、Glu、DA、NE和5-H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SCH为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患者多有幻觉、妄想、情志淡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目前临床尚不完全明确SCH的发病机制,部分研究认为其阴性症状可能与额叶多巴胺活性降低、5-HT功能亢进密切相关。药物治疗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以利培酮、阿立哌唑为代表性药物,具有较强对抗5-HT受体的作用,可通过增加额叶皮质及纹状体的多巴胺(DA)活性改善SCH患者阴性症状。有研究表示,SCH患者阴性症状与额叶低血流灌注密切相关,单纯应用药物难以改善低血流灌注,故临床应积极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5]。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为微电脑合成仿生物电进行电刺激的一种物理治疗设备,主要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上发展而来,兼具rTMS、小脑顶核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的功能,在精神疾病、神经内外科等均有应用[6]。相关研究表明,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作用机制可能为:(1)利用rTMS技术可将电流转化为磁场信号,并借助电极定向、稳定输出交变电磁场,直接透过大脑皮层神经对治疗部位进行电刺激,从而增加血管弹性,有效改善脑细胞代谢环境,促进脑局部血液循环[7~8]。(2)通过电极片将特定电流引入小脑顶核,并对脑部进行无创电刺激,有利于舒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灌注及血管循环,有效稳定脑细胞神经膜电位。(3)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的变频气压震动按摩功能可刺激大脑穴位,具有气道通经活络、改善脑循环的作用,利于减少情绪剧烈波动,并改善SCH所致的失眠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WHOQOL-100、SW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I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300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ABA、Glu、DA、NE和5-HT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认知功能,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昕.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合并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J].人人健康, 2017(20):19.
[2]裴璇,周琦,李丽萍,等.利培酮联合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疗效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27):78-80.
[3]郑昌胜,童庆好,王安江,等.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联合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4):860-865.
[4]童永花,郭玉花,张毓茂,等.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22,29(3):162-165.
[5]彭利敏,刘艳,桂小琪,等.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7):172-173.
[6]黄程亮,赖春苗,关焯辉.脑循环治疗仪结合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62):207-208.
[7]孟美玲,高存友,葛旭峰,等.脑循环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伴失眠的疗效观察[J].东方药膳,2020,17(23):25-26.
[8]李海军,曾令斌.脑循环功能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