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
作者: 黄忆冰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进行颈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0 min、术毕时,研究组血氧饱和度、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中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镇静状态理想,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且安全性理想。
关键词:锁骨骨折;麻醉;镇痛;右美托咪定;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
麻醉主要是通过技术方法、药物作用有效抑制患者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抑制痛觉的目的,具有可逆性的特点[1]。颈臂丛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患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常用麻醉方式,其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干,可短时间内阻止神经传导,继而达到麻醉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的目的。但部分麻醉方法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亟需寻找新的麻醉药物,降低麻醉风险,提高镇痛效果[2~3]。本研究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5.28±4.36)岁;体质量48~82 kg,平均体质量(64.21±2.75) kg;麻醉分级:Ⅰ级21例,Ⅱ级35例。研究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4.95±4.64)岁;体质量49~84 kg,平均体质量(65.08±2.87) kg。麻醉分级:Ⅰ级22例,Ⅱ级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X线、B超等检查示锁骨骨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4]麻醉分级≤Ⅱ级;具有手术适应证及麻醉指征;均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对麻醉药物未过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免疫或代谢系统病变;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颈臂丛神经阻滞,消毒后采用平面进针法穿刺,超声清晰显示靶神经,并在周围注射麻醉药物。对照组应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 mL混合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 mL(100 μg)。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显效,手术期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各项体征保持稳定,未出现疼痛感;有效,手术期间患者意识状态良好,但出现轻微疼痛;无效,手术期间出现剧烈疼痛,各项体征出现明显变化,需要追加或更换麻醉药物。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参考值范围95%~98%)、平均动脉压(参考值范围70~105 mmHg)、心率(参考值范围60~100次/min)。(3)比较两组镇静状态:使用镇静评分(Ramsay评分)。1分,患者激动、焦虑、烦躁不安;2分,患者可服从、安静;3分,患者嗜睡,对指令反应敏捷;4分,患者浅睡眠,轻度摇晃、呼唤即可唤醒;5分,患者入睡后呼唤反应迟钝,伤害性刺激有反应;6分,患者深睡,对上述刺激无反应[5]。(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见表1。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镇静评分比较
麻醉后10 min、术毕时,研究组血氧饱和度、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麻醉是手术治疗常用的配合手段,可实现抑制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从而降低其术中疼痛感,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6]。麻醉药物的种类诸多,不同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及麻醉效果也有所差别。
右美托咪定增强局麻药镇痛、镇静靶点是多途径的。在外周,阻断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钠离子等通道,从而阻断疼痛因子传递信号;在中枢,通过作用脊髓背根神经节抑制P物质合成、释放发挥镇痛效果[7~8]。右美托咪定可缩小外周神经电位波动幅度,通过抑制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达到延长罗哌卡因作用时长,且不会因α2受体拮抗剂发生逆转,作用时长与浓度密切相关,对增加术中麻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9]。
右美托咪定药物活性较好,能起到良好的止痛、镇静作用[10]。该药物直接作用于突触前膜α2受体,可阻断大脑神经元的兴奋、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11~12]。右美托咪定麻醉起效后,可利用激动的突触后膜干预受体,阻滞、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可起到降低血压、心率的作用。此外,该药物还能充分结合脊髓内α2受体,发挥良好的镇痛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焦虑,稳定其情绪[13]。右美托咪定具有高选择性,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缩减罗哌卡因用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与麻药毒性,提高手术安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0 min、术毕时,研究组血氧饱和度、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用罗哌卡和右美托咪定,有利于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用于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中可有效提高麻醉质量,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镇静状态理想,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且安全性理想。
参考文献
[1]艾长良,陈晓芳,范学峰,等.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镇静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5,21(3):129-130.
[2]肖敏,刘冰琪,万勇.右美托咪定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2):58-60.
[3]王韶,原大江,李艳艳,等.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局部麻醉药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2):1951-1958.
[4]吕晶,吴茜,陈向东,等.地塞米松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9):842-846.
[5]代坤吾,莫均,王念念.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
25(11):837-843.
[6]郄晓娟,郑文婧,郭洪艳,等.右美托咪定辅助老年患者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与Ramsay镇静评分的相关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36(5):283-287.
[7]曾德亮,章放香,余相地,等.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7,37(1):84-87.
[8]罗铁山,黄建成,赵涛,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21,50(14):2463-2468.
[9]鲍丽娜,吴振宇,杨晓春,等.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20):2102-2105.
[10]潘军里,李钧,徐凯.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J].江苏医药,2019,45(1):48-50.
[11]翟金林,王丽丽,邓茹云.右美托咪定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511.
[12]黄雄飞.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颈臂丛神经阻滞下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0):29-32.
[13]李晓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效果[J].吉林医学,2023,44(10):2888-2891.
[14]刘赛宇,朱丹萍.右美托咪定对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