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相关行为的影响

作者: 戴勇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相关行为的影响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范围内的7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慢病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慢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用药依从率和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科学用药、心理调节、家庭测量及日常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和预后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用药依从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社区医疗

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综合性疾病,临床上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经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常伴有高血压,二者又被称为同源性疾病[1~2]。高血压、糖尿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其病情发展缓慢,且难以治愈,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3]。实施科学高效的慢病管理,对于巩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预后管理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5]。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相关行为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范围内的7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高血压24例,糖尿病11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5.74±4.18)岁。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13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6.85±4.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传统慢病管理模式

患者来到社区医院门诊进行诊疗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学习。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

(1)建立专业的慢病教育工作团队,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教育路径。同时,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知识纳入自我管理教育体系中,不断完善教育内容。

(2)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向患者推送关于慢性病发病原因、治疗原理及日常注意事项等文章、视频。利用社区宣传栏、讲座、义诊、上门访问等活动,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对自身健康的危害,学习管理和预防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同时为患者讲解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家庭测量方法,并监督患者进行实践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3)定期举办慢性病知识竞赛、病友联谊会等活动,检验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组织患者之间积极进行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在封闭的环境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预后管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慢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使用社区慢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科学用药、心理调节、家庭测量及日常护理知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慢性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越好。(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使用社区慢病管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和预后管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用药依从率:完全依从。积极遵照医生和工作人员的全面建议,运用到日常管理过程中;部分依从为听取医护人员的部分建议;完全不依从为完全不接受医护人员的建议。总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4)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慢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科学用药、心理调节、家庭测量及日常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和预后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用药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管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高血压、糖尿病均属于慢性全身性疾病。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指血液在血管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不断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在胰岛素分泌受限、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以上现象共同作用之下而引发的疾病[6]。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路径均与高血脂紧密相关。同时,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良也可致病。因而,高血压、糖尿病的危害、预后管理等方面有着类似的特点[7]。除以上因素,遗传、年龄增长、长期精神紧张等也是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的严重隐患[8]。

因此,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是一项现代化健康管理模式,是指在专业卫生保健人员的指导下,患者主动开展疾病管理和预防活动,其宗旨为“医患合作、病友互助、自我管理”[9]。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实施科学的慢病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并宣传慢性病发病机制、诱发因素、治疗过程及用药规范等知识,使患者科学认识疾病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积极性[10~12]。

将慢性病自我管理应用于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预后管理期间,可以弥补传统慢病管理的不足。专业工作人员会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慢病认知,在获得慢性病专业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的同时,调动患者主动用药的积极性,从而巩固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科学用药、心理调节、家庭测量和日常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和预后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可见,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传统慢病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慢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用药依从率,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和用药依从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邢胜男,邢季伟.IMB干预模式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104-109.

[2]王玉.老年人高血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与护理对策[J].名医,2021(22):189-190.

[3]颜阿梅.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11(26):53-55.

[4]周胃雯,唐小波,孙少清,等.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HbA1c、FPG、2 h PG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0):2186-2189.

[5]李婷.赋能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0):50-52.

[6]张周炎,武静美,李丽中.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活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

18(23):170-172.

[7]燕静.个体化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3):128-130.

[8]刘倩云,范木耿,何绍芳.社区高血压糖尿病自我管理对患者相关行为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6):196-197.

[9]沈顺连.人性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8):82-83.

[10]封海浩,王小花,许云峰.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对慢性病患者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9(12):909-912.

[11]高媛,李清勤,杨振兴,等.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小组形式加强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4):218-220.

[12]王吉平,吴慧芳,姚仙凤,等.同伴教育对乡镇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13):4-7.

[13]王飞燕.多学科协作下自我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高血压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

(16):36-38.

[14]李春冬.自我调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9(15):285-288,29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