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在降低护士无创正压通气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

作者: 刘畅 王倩

FMEA在降低护士无创正压通气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0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管理模式对降低护士无创正压通气使用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均为科室在职护士,实施 FMEA 管理前的 2020年7~10月设置为对照阶段,将实施 FMEA管理后的 2020年 11月~2021年2月设置为观察阶段,比较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士的CPAP理论技能知识掌握程度和无创正压通气使用缺陷率。结果  实施FMEA管理后护士的CPAP理论技能知识掌握程度较实施前提高,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46%上升到培训后的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FMEA管理后,护士使用CPAP的各项缺陷率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FMEA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CPAP理论知识掌握水平,降低护士CPAP使用缺陷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管理

正常的呼吸是通过机体肺泡和气道口产生的主动性负压力差和被动性正压力差而完成的。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经鼻塞或面罩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压力水平,使整个呼吸周期内气道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方式。CPAP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自主通气中的吸气动作,使患者胸腔内产生负压,肺部被动扩张,增强气道负压,进而出现肺泡,在气道口和肺泡两者产生压力差时完成吸气动作;吸气时,患者会出现胸廓和肺部的弹性回缩,产生压力差时完成呼气。CPAP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辅助通气技术[1~2]。但其护理流程繁琐且复杂,护士不容易掌握每一个工作要点,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缺陷[3]。FMEA 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可对管理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评估,对失效原因予以解决[4]。本研究为探讨 FMEA 管理模式对降低护士使用CPAP的缺陷率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为科室在职护士,将实施 FMEA 管理前的 2020年7~10月设置为对照阶段,实施 FMEA管理后的 2020年 11月~2021年2月设置为观察阶段,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3.33±5.79)岁;高级职称1人(3.8%)、中级职称6人(23%)、初级职称19人(73%)。所纳入护士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本科室自 2020年11月开始引入FMEA管理模式对护士使用CPAP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1)确定主题:通过Checklist查检表[5],分别从通气前、通气中、撤机前三个方面对护士使用CPAP的缺陷率进行现状调查,共获得项目总数1768项。其中,发生缺陷206项,缺陷率12.2%。由此拟定主题为"降低护士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用缺陷率"。

(2)组建团队:选择职称中级以上、护龄至少10年以上、有护理管理和项目管理经验、熟练掌握CPAP的护理骨干作为团队成员。其中,小组组长1名、联络员1名、成员5名,并对其进行FMEA专业化培训。同时建立工作组成员及联络员相关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微信群)。

(3)规范操作流程:在引入 FMEA 管理模式前,对科室护士使用CPAP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发生率最高的前六位缺陷项目分别是未评估有无禁忌症、未观察患者压力值是否在设定值、未告知患者家属通气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未观察不良反应漏气、未指导患者呼吸康复相关知识、未观察患者皮肤情况。由团队成员就以上缺陷项目进行讨论,制定了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标准化流程图,利用简单的图形和简明的文字,使整个操作流程更加直观化、规范化。

(4)明确失效模式及原因:每月进行数据收集,包括从上机前、上机中、脱机前对患者评估、健康教育、患者沟通等环节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定期召开核心成员动员大会,部署项目管理工作,定时召开小组成员会议,围绕"问题"提出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研究问题改进的适宜性及有效性。总结出护士使用CPAP的缺陷率有人、方法、制度流程三方面的原因:①在人方面,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管理者培训考核力度不够、患者家属缺乏照护知识。②在方法方面,无规范操作流程、病情观察不到位、无针对性的宣教。③在制度流程方面,培训内容及形式针对性不强。

(5)计算危机值:根据2020年7~10月护士使用CPAP的缺陷发生频率、严重程度、不易被发现程度进行记分,单项分值1~10分,总分为三项分值乘积。危机值总分越高,说明缺陷发生风险越高。

(6)制定改进措施:①依据现状调查及理论考核结果,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制定CPAP分层次培训方案。培训的内容主要参考《儿童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根据危急值的分值,加强禁忌症的评估、压力设定值的观察、通气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漏气的观察、呼吸康复相关知识、皮肤保护敷料[6]的使用培训,从而强化护士CPAP理论知识,将容易出现缺陷项目制成温馨提示卡,粘贴于CPAP仪器设备上,以提醒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提高医疗质量安全。②理论培训后,利用“必择”软件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核,以了解护士对CPAP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再进行重点培训,并参加补考直至合格为止。③科室技能组录制CPAP的操作标准视频,并将其制作成微信二维码粘贴于仪器上[7],供护士随时扫描观看学习,使操作达到标准化、同质化。④在科室积极开展CPAP工作坊,以问题为导向,模拟工作情景,让各层级护士都积极参与其中,切实掌握正确使用持续无创正压通气的各项护理要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安全[8]。⑤医护共同参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对于病情的评估、参数的调节及家属的宣教,做到医护一体化、同质化,同时相互提醒。在使用CPAP的过程中如发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责任护士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医生和护士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患者CPAP的风险。

1.3 观察指标

(1)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士的CPAP使用缺陷率;(2)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士CPAP的理论技能知识考核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相关样本卡方(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士CPAP使用缺陷率比较

实施FMEA管理后,护士的各项缺陷发生率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施FMEA管理前后护士考核合格率比较

考核合格率由培训前的46%上升到培训后的92%,上升率达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PAP可为急危重病人提供呼吸支持,延长其生命期限,逐渐成为临床救治不可缺少的医疗器械。伴随CPAP治疗领域的扩展,临床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尤为重要。其中,护士在CPAP治疗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指导,并配合医师操作,才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操作过程复杂繁琐,护士不容易掌握到每一个工作要点,以至于在使用CPAP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因此需加强对护士使用CPAP的管理。FMEA 是一种以"前瞻性评估风险"为特点的新型风险管理模式,其管理流程规范统一,分为确定主题、组建团队、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危机值、制定改进措施这6个步骤。通过确定主题和组建团队,可明确管理目标及管理团队的职能范围;通过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失效模式及原因、计算危机值可明确潜在风险与隐患,从而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以消除风险和解决隐患[9]。本科室自2020年11月起针对护士使用CPAP实施 FMEA管理以来,通过明确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培养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增强其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效降低了发生缺陷的风险[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管理后护士CPAP理论技能知识掌握程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而使用CPAP的缺陷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 FMEA管理模式可提高护士对CPAP理论技能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其缺陷的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FMEA的管理模式能提高护士对CPAP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有效降低护士使用CPAP的缺陷率,确保通气效果,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儿科分会急救学组等.儿童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9):649-652.

[2]庞随香.无创呼吸机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11-14

[3]章小芹.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出现不适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176-177

[4]刘艳,米光丽,唐彦,等.追踪方法学联合 FMEA 管理法在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32-33.

[5]耿连霞,胡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21): 87-89

[6]吴淑芬,徐娟.不同敷料对无创呼吸机带机患者面部压疮的预防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3(5):105-107

[7]关素琴,陈丽香,薛芬芬.二维码精准健康教育在急诊患者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0,44(9):1297-1299

[8]郑春兰,工作坊模式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效果观察.临床医药电子杂志.[J].黑龙江医学,2020,7(50):182-184

[9]顾芸莹,郝桂华,李超,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 (6):74-77.

[10]苏咏梅.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预防麻醉复苏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4)∶1821-182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