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痤疮及痘坑痘印疗效分析
作者: 宋娜 焦斌
摘要:目的 探究痤疮及痘坑痘印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痤疮及痘坑痘印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且该组治疗后脓疱、结节、丘疹、粉刺个数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治疗后未发现复发情况,无新生痤疮,痘坑痘印现象均不同程度变浅。结论 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对痤疮及痘坑痘印进行治疗,患者皮损情况明显好转,用药安全性较高,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痤疮及痘坑痘印;超分子水杨酸;二氧化碳点阵激光;疗效
近些年痤疮的发病率达70%~87%,而且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1]。当前临床常用照射、激光等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研究显示,新型超分子抗菌剂水杨酸治疗痤疮效果更好[2]。本研究旨在分析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痤疮及痘坑痘印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均值为(21.25±1.68)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治疗区有的伤口正在愈合;(2)过敏性皮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性皮肤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对本研究中所用到的药物过敏者;(5)拒绝配合治疗者;(6)近三个月内没有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1.2 方法
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告知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患者面部皮肤彻底清洁后,用数码相机拍下患者正侧面面部照片,由同一位医生患者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等皮损情况计数并做好记录。
对照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方法,去除多余油脂,使用痤疮针去除脓包的脓头,彻底排干净脓液和粉刺。治疗前外敷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用透明塑料膜包封半小时,指导患者平卧暴露治疗部位,治疗区域冰敷5~10 min后开始治疗。术前去除表面麻醉药,使用新洁尔灭对皮肤进行清洁;采用Candela公司CO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设置波长和能量分别为10600 nm、50~60 mJ,综合痤疮及痘印的形状,选择长方形、方形或圆形的点阵图形,按照点阵换肤模式整齐扫描治疗,防止重复扫描使局部承受过多的能量而出现色沉。每间隔4~6周治疗一次,共治疗一个疗程(6 次)。结束治疗后复查,进行6个月随访。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合理控制饮食,做好防晒措施,及时清洁皮肤。
研究组采用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0%的新型超分子水杨酸凝胶(博乐达),用适量蒸馏水把水杨酸凝胶稀释后在面部用刷子涂一薄层,然后轻轻按摩,重点对炎性皮损位置进行按摩,直到面部皮肤开始泛红,炎性皮损位置开始有白霜反应出现(通常时间约15 min),使用冷蒸馏水清洗干净,白霜处不用强制清洗,每2~4周治疗一次,每次时间不超过20 min,共治疗一个疗程(5次)。治疗过程中需做好防晒保湿措施,治疗后一个月内严禁晒太阳,4~6周内需擦SPF>30的防晒霜再外出。
1.3 观察指标
(1)用GAGS痤疮整体分级方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两次后、治疗四次后、完成治疗4周后进行判断评分:0分为无,≥39分表示极其重度。
(2)统计治疗后患者皮损个数(脓疱、结节、丘疹、粉刺等)。
(3)采用GAGS(痤疮综合分级系统)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痤疮严重程度,按照评分情况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判断疗效标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疗效指数为90%~100%表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后减轻较明显,达60%~89%的疗效指数表示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后有一定程度改善, 20%~59%的疗效指数表示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症状在治疗后改善不明显,疗效指数不超过20%表示治疗无效。
(4)比较两组痘坑痘印面积。
(5)观察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不同时期GAGS评分
治疗前两组GAG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两次后、治疗四次后和治疗完成4周后两组GAG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研究组相关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后皮损计数
两组患者脓疱、结节、丘疹、粉刺个数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患者的皮损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治疗后两组患者复诊未发现复发情况,无新生痤疮,痘坑痘印现象均不同程度变浅。对照组患者接受3 d治疗后有2例出现白霜,第5 d有3例出现红斑,第6 d后1例出现水疱,加用1次夫西地酸后明显好转; 5例出现色沉、灼烧感和水肿等,没有进行特殊处理,约一周左右自行缓解。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第5 d后1例干燥脱屑,1例出现红斑,但症状都较轻,没有接受特殊治疗均在5 d后自行恢复。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对照组显著较轻(P<0.05)。
3讨论
痤疮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雄激素异常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出现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较多、炎性损伤等。毛囊皮脂腺单位是一种包括皮脂腺和皮肤附属器毛囊的皮肤结构,皮脂腺在毛囊处开口由毛囊处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单位所含的脂质较丰富,同时包含大量的马拉色菌、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毛囊皮脂腺单位内所含的脂质和厌氧环境为丙酸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皮脂腺内的雄激素受体(AR)增加了对雄激素的敏感性,促使皮肤组织内合成较多的DHT(二氢睪酮),进而出现痤疮。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导管的口径也随着变小,毛囊口积聚了较多的皮脂和皮细胞,也会导致出现痤疮。
轻中度痤疮主要用外用药物涂抹治疗,如维A酸类、夫西地酸乳膏、过氧苯甲酰等外用药,但是起效慢,可导致皮肤出现刺激反应。中重度痤疮是一种慢性炎性病症,主要在毛囊皮脂腺发生,具有遗传性质,可持续多年发生。青壮年皮脂腺比较丰富的位置,如背部、前胸、面部等部位好发中重度痤疮,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复,进一步发展为瘢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
本研究中,研究组选择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主要是对光敏感性进行了充分利用。内源性卟啉为500~700nm时达到吸收高峰,在吸收紫外线和蓝光后便被活化,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使P.acne失去活性,本研究激光波长为10600 nm,比内源性卟啉的吸收高峰超出较多,可对其产生覆盖,强脉冲激光可结合P.acne的内源性卟啉,生成能摧毁细胞壁脂质层的游离地单线态氧。另外由于强脉冲激光的热效应,氧气可很快进入毛孔,产生对P.acne生长起到抑制作用的有氧环境。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专门设计的精密光学装置把激光集中在皮肤上,可对激光的深度进行有效调节。激光光斑的光点直径为10 μm,治疗时以非侵入的方法作用于患者皮肤,减轻了对皮肤的损伤程度。和传统方法存在较大不同,它会突破色素起到选择性吸收作用,通过利用光和水的吸收促使皮肤在经过相应治疗后快速恢复正常。只要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控制激光的能量,便可以在不对真皮组织造成损伤的情况下产生小范围的热损伤区域,而且激光还含有大量有效改善痤疮痘印症状的神经生长因子。
水杨酸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传统的水杨酸换肤制剂通常都会添加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PH缓冲剂、乙醇等成分。随着近些年医学开始广泛地应用超分子技术,可把非水溶性水杨酸分子选择性地超分子化,形成一种可溶于水的超分子聚集体,使水杨酸溶解问题得到解决。超分子水杨酸可溶解非水溶性活性成分并在水中保持稳定,使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角化不全、抗角化过度等作用的缓控释功能,对粉刺和微粉刺的形成起到有效地控制作用,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该治疗方法还能增加真正的表皮连接和充血性痤疮痘印的温度,促使皮脂腺分泌减少,通过改善皮肤微循环达到改善患者痘坑痘印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患者在皮损计数和不良反应方面都得到较好控制,治疗效果也比对照组更佳,且患者的痘坑痘印面积也明显缩小(P<0.05),证实了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兵.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强脉冲光应用在面部痤疮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4):71.
[2]雷华,戴耕武,吴冬梅,等.新型超分子水杨酸与红蓝光、强脉冲光联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