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育儿经居然是错的,你被谣言“套路”了吗
作者: 茅松 陈琳 齐璐璐 支闻沁编者按:孩子身体健康,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不少家长喜欢看育儿经,觉得对宝宝很有用。但是有些“经验”并不是正确的。为此,本期关注儿童健康,带来关于儿童的知识科普,破除“你以为对的育儿经”。帮助大家避开误区,守护孩子健康,让科普比谣言传的更快,传的更广。
健康谣言:儿童不会得关节炎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关节疼痛感。大部分的关节痛都是正常的“生长痛”,或者由疲劳、感染所导致的疼痛。然而,有一部分孩子却是得了一种大人们都想不到的疾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如果家长不能及时辨别,带孩子就诊,很可能会累及孩子终生健康。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该病致残率高,一定要及时就诊治疗。
健康谣言:角膜塑形镜可以治好孩子的近视
角膜塑形镜只能控制和矫正近视,遏制近视的快速加深,不能治愈近视,更不能预防近视。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矫形”是“可逆”的,如果孩子几天不戴,角膜的形状就会弹回去,同样视力也会下降。所以,佩戴角膜塑形镜一定要坚持,才会有好的控制度数增长的效果。使用角膜塑形镜一般需满7周岁,且无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并需要完善相关验光、适配检查,以明确是否适合佩戴。佩戴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任何佩戴不适需及时就诊。
健康谣言:宝宝乳牙会掉,坏了没关系
貌似很有道理,但不可取。如果乳牙过早脱落,旁边长出的恒牙占了它的位置,原本乳牙下面该长的恒牙就没有位置了,牙齿就会错位,影响美观。乳牙如果龋坏,要尽力将其保下来,而不是立即拔除。
健康谣言:视力低于1.0就是弱视
人出生后的视力是逐渐发育到1.0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弱视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3~4岁标准为低于0.4、4~5岁为0.5、5岁以上为0.6),当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最低视力标准时,才称之为弱视。弱视是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以及视功能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健康谣言:宝宝吃软食物,不用刷牙
不可取。宝宝吃的食物偏甜偏软,特别容易积聚在牙缝中,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细菌侵蚀牙齿。特别是黏牙食物,诸如软糖、巧克力、饼干、蛋糕等,光靠漱口是无法漱掉残渣的,一定得刷牙才行。宝宝开始长牙就需要开始刷牙,家长要在旁监督。
健康谣言:小朋友患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太多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造成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环境因素。95%的儿童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型,也就是1型糖尿病。但随着小胖墩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儿童和青少年患上2型糖尿病。所以,小朋友们糖还是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变成“小胖墩”。空腹血糖≥7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1mmol/L。凡符合上述任何1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健康谣言:接种了百白破疫苗就不会得百日咳感染
出生后第3、4、5个月会进行3剂百日咳基础免疫接种,在18~24个月会进行1剂加强免疫。接种4剂百日咳疫苗诱生的免疫力仅可维持5~6年,自然感染也不能形成对百日咳终身免疫。即使规律预防接种,到了7岁时,百日咳疫苗保护性下降到了1岁时50%以下。小儿预防注射10年后,百日咳感染率与未接种者无区别。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接种了百白破疫苗,依然会得百日咳感染,尤其对于年长儿不能幸免。百日咳并不是小婴儿的专利,也多发生于儿童。百日咳一般由百日咳杆菌感染所引起,若在早期使用敏感药物等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清除鼻咽部细菌。
健康谣言:不要给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不仅没用还有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好办法。对于所有6月龄以上的儿童,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确保疫苗与流感病毒流行株之间的最佳匹配。我国建议接种时间为每年9~11月份。对6个月以下的孩子,也应该让与他亲密接触的人们接种疫苗来减少传染风险。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不要轻信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
健康谣言:孩子长得比别人快就是好
不一定。发现孩子长得比别人快,父母总会很高兴。但0~6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有一定的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不是好事。长得过快要警惕青春期提前到来,也就是性早熟,到了成年时身高反而不理想。
健康谣言:孩子总生病是因为抵抗力差身体不好
总生病,不代表抵抗力差,也不代表身体不好。打个比方,“抵抗力”相当于人体内的防御部队。只要有病毒、细菌等外敌入侵,它马上集结开始抗击外敌。这支部队强不强,取决于两个因素:对病毒细菌的敏锐度与战斗力。成年人已经活了几十年,抵抗力早已身经百战,当然会极大提升它的敏锐度。孩子才出生几年,战斗力当然还嫩着呢……抵抗力只有在不断的“战斗”中,才能大幅增强。家长切勿过度保护孩子,保护得太好,只会产生抵抗力强的假象。对于小时候经常生病的孩子(并非大问题,只是伤风感冒之类的),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长大后身体体质也不会太差。
健康谣言:小朋友个子不高不要紧,23岁之前还能窜一窜
由于过去生活条件差,很容易营养不良,有些人生长发育迟缓,在骨骺线未完全闭合的情况下,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时,身高还是有可能再长一些,所以才有这个说法,但它并不科学,解释也不全面。身高还能不能长,关键要看骨骺有没有闭合。小朋友个子不高可能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明显比同龄儿矮或者身高长得慢(3岁前小于7 cm/年;3岁到青春期小于5 cm/年;青春期小于6 cm/年),就要及时去儿科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