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怎么护理
作者: 易马露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但婴儿的发育不健全,身体机制未完善,散热系统还没有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所以体温一般要比成年人高一些,而体温一旦达到37.5℃以上,就意味着发烧。当受到病原体侵袭,人体会出现一定的反抗,而发烧正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的表现。如果高烧不断,则会干扰人体调节机制,影响小儿身心健康。
小儿发烧的病因
小儿与成年人在发烧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别。通常情况下,小儿发烧的主要原因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会从小儿的鼻腔、口腔进入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等相关症状,除了发热外,还会有头疼、鼻塞,伴随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等。
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在发烧时往往伴随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此时,家长要引起格外重视,因为下呼吸道感染很容易恶化,演变成肺炎、气管炎等其他疾病。
再次是由于病菌传染所造成的发热。由于小儿身体功能尚未健全,抵抗力较弱,更容易感染病菌,如流感、肺炎、脑膜炎等,并伴随发烧现象。
最后是环境因素。如室内不通风,或者穿着的衣物太多、睡觉时被褥盖得太厚等,都会影响小儿散热,进而出现发烧症状。此外,由于小儿新陈代谢较快,在吃完饭后也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
小儿发烧的治疗原则
一旦家长发现小儿体温过高,应及时送医治疗。回家后,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改善居住环境,让小儿尽快康复。
小儿发烧病情的观察
观察体温
通过对小儿的体温进行观察,如果腋下温度超过37.4℃,就要引起重视。如果体温已经达到41℃,属于超高热,此时要急诊治疗。当小儿的腋下温度为39.1℃~40℃时,为高烧;温度为38.1℃~39℃时,为中烧;温度为37.5℃~38℃时,为低烧。对小儿测量体温的时候,通常每间隔
4h/次,测量体温的部位可选择腋下、口腔、颈部和肛门。如果小儿超过5岁,口腔温度是最为准确的。如果小儿不足5岁,对体温测量不予配合,可以采用直肠温度计,测量时间至少持续3 min。小儿超过1岁,可以采用腋下测量温度的方式测温,时间要超过5 min。测量体温之前一定要把腋窝汗擦干净,不可以有潮湿的现象,而且测量体温之前或测量体温的时候,都不可以喝热水,以免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观察小儿的神志
当小儿病情非常严重时,仅仅依赖体温观察是不够的。所以,当小儿发烧时,还需要观察其神志,如果表现出很焦躁,总是哭闹不停或者不容易唤醒,意味着病情已经非常严重,需要及时退烧。
观察面色
小儿热性惊厥常以面色发青为特征;如果面色潮红,说明高烧正在持续;如果病情加重,则面色暗淡、苍白,或者总是发呆。小儿出现上述现象大多表明病情比较严重。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小儿嘴唇的颜色,如果表现为蓝紫色或者白色,则病情比较严重。
观察出汗情况。
对小儿的出汗情况以及出汗量予以观察,并要注意出汗持续的时间。如果出汗不是很多,说明机体在散热;如果出汗量比较大,甚至产生了虚脱的现象,就需要采取治疗措施。
小儿发烧护理容易产生的误区
体温计的使用误区。
体温计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接触式体温计(如水银体温计)和非接触式体温计(如耳温枪)。但家庭普遍使用的是接触式体温计。在给小儿测量体温的时候,腋下、口腔、肛门是三个比较准确的位置。但是,肛门体温测量,小儿容易翻身将体温计弄断;口腔体温测量,小儿可能咬断体温计造成水银中毒。所以,腋下体温测量是比较好的方法,不需要小儿较多的配合,且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降温方法的使用误区。
孩子发烧时,体内的热量不能迅速消散,所以家长要为小儿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烧的时候不开空调,也不给孩子洗澡,反而穿棉衣捂热,认为出汗之后就会逐渐退烧。事实上,小儿捂热存在一定的危险,甚至有导致病情加重的可能。为了让小儿体内的热量快速消散,就要为小儿创造良好的散热环境,将空调调至适宜温度,让室内温度凉爽一些,不要让孩子穿太厚的衣服,这样对散热比较有利。如果小儿在发烧的过程中产生畏寒的现象,而且身体发抖,就要及时给孩子保暖。
小儿发烧时的护理
保持警惕,进行物理降温
一旦发现小儿发烧,家长要时刻关注病情,尤其是体温、脉搏、呼吸等。当发现小儿体温超过38℃时,要警惕可能会因为高烧而出现惊厥,此时要进行物理降温。首选温水擦拭或者冰袋冷敷。可选择39℃的毛巾先对小儿动脉、静脉等位置进行擦拭,再擦拭腋窝和腹股沟,可帮助小儿更好地散热。但需注意小儿足底的保暖,擦拭力度不要过大,经常性开窗通风。不建议酒精擦拭,其一是酒精浓度家长无法掌握,一旦过高,可能会适得其反;其二是酒精虽然可通过挥发降低小儿体温,但只是暂时性的,且对皮肤有着很强的刺激性;其三是酒精一旦通过毛孔进入小儿身体,会加快血液循环,可能出现小儿酒精中毒的情况。
使用药物退烧
当物理降温不明显时,医生通常会使用药物进行降温,家长此时需注意小儿服用药物后的反应。因为小儿体质不同,有可能在服药后出现过敏现象。如果出现过敏,要立刻暂停服用药物,并进行过敏治疗。小儿服用退烧药后会有出汗的情况,家长要时刻测量小儿体温,防止降温速度过快出现休克或者昏厥。此时,要及时更换小儿身上的衣服,注意保暖,多喝水。
小儿呼吸道的护理
小儿发烧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感染,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对小儿的呼吸道进行护理。一般而言,需要将小儿的身体平躺,让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饮食调理及心理护理
家长需保持小儿饮食的均衡性,尽可能准备易消化、吸收的水果和蔬菜;以清淡为主,忌食油腻或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此外,要重视心理护理。因为小儿患病后,往往会通过大哭来表达内心的恐惧,所以家长在身边的陪伴极其重要。
总之,针对小儿发烧的护理,主要是从降温、饮食、环境、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这样才能让小儿更好、更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