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锻炼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徐岩 张艳丽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焦虑、抑郁、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关系、总的健康、活力、心理状态、疼痛、躯体功能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锻炼在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促进肢体肌力状态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减轻因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
关键词:偏瘫;神经内科;早期康复锻炼
脑卒中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肢体麻木、意识障碍等[1]。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予以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3]。为进一步明确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择神经内科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64±7.14)岁;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合并症:高血压20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68±7.11)岁;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6例;合并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经颅脑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者;单侧肢体偏瘫者;无听力及意识障碍者;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者;初次发病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丢失者;意识障碍者;沟通及认知障碍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截瘫者;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指导。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积极进行查体,以了解其病情及体征变化;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并做好基础资料登记;为患者讲解诱发偏瘫的原因,并做好查体、血常规检查、用药及康复训练指导工作,使其明确康复训练在偏瘫肢体恢复中的价值;在患者出院前叮嘱家属定期陪同患者入院复查,并发放康复训练视频,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为其提供营养丰富食物以满足机体需求。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锻炼。(1)早期卧床:针对早期卧床患者,由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患侧肢体功能位,并定时协助其更换卧位;在选择侧卧位、仰卧位时将软枕垫在患肢下方,使肢体保持屈髋位;根据患者肢体状态协助其在床上进行被动活动,并为其提供肢体按摩(15~20 min/次,2次/d),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协助其进行主动训练,并指导其尽量自己完成洗脸、刷牙、吃饭等动作[4]。(2)稳定期:在疾病稳定期逐渐为患者调整床头角度,协助其缓慢坐起而后指导其独立坐起,循序渐进向下肢训练过渡,进行翻身-床上坐起-床边站立-行走,亦可利用康复训练器、栏杆及拐杖等工具进行平衡训练。(3)康复期:因大部分患者出现偏瘫后自理能力下降,加之康复周期长、经济压力大,导致其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严重者抗拒治疗。因此医务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并展开针对性疏导,同时给予生活指导及帮助,缓解自理能力下降产生的不适感。医务人员还可邀请康复有效患者现身说法,讲解康复训练过程中注意事项、心理状态调节方法,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同时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根据其康复训练效果调整饮食结构,通过进食营养丰富食物为后期功能恢复奠定基础。(4)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微信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并就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解决,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焦虑、抑郁、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得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情绪,得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肌力水平,分值0~100分,上肢60分、下肢40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恢复越理想;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价患者,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理想。(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关系、总的健康、活力、心理状态、疼痛、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约55%~75%脑卒中患者会继发偏瘫。偏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以同侧上肢、下肢瘫痪等为临床表现,为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5~6]。研究发现,轻度偏瘫患者尚能活动但走路时会出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情况,病情严重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且常年卧床不起,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7~9]。脑组织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偏瘫后早期脑组织具有代偿作用,通过功能锻炼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10]。因此,在脑卒中继发偏瘫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以人为本,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帮助患者强化体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肢肌力评分、下肢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研究表明,神经损伤6个月后功能恢复速度减慢,并逐渐进入康复平台期,因此需在损伤后0~6个月进行康复训练,且越早展开康复训练,肢体各功能恢复越理想。早期康复锻炼在患者入院病情稳定后实施,通过对肢体进行正确摆放,进行被动肢体训练,将每个关节逐个屈曲、拉伸和旋转等,可充分提升肌肉和关节部位的活动灵活度;通过按摩患肢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之后慢慢加大训练的强度,从简单的床上训练到下床活动,如站立、行走、楼梯上下等,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可促使偏瘫患者全脑系统神经积极学习受损神经的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及细胞修复与再生[11~13]。
研究发现[14~16],早期康复锻炼不仅注重功能锻炼,更注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及出院随访,既可调动患者康复信心及主动性,亦可提高其对医务人员信任程度,在出院后遵医嘱定时展开康复训练,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树立治疗的信心,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另外,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关系、总的健康、活力、心理状态、疼痛、躯体功能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从心理、生理、社会功能方面实现全面恢复,有效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锻炼在改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12):136-139.
[2] 齐慧.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3):150-151.
[3] 于虹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1):229-231.
[4] 赖维.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5):202-204.
[5] 刘丽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9):208-209.
[6] 陈立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2):53-55.
[7] 张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6507-6509.
[8] 许小军,肖婕,周华英.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0):1260-1262.
[9] 张超,许乃上,苏宁.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6):34-36,82.
[10] 康菊华,严凤凤.中药熏洗联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9):124-127.
[11] 邱建维,詹强,钟海平.早期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稳定期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9):1157-1159.
[12] 许胡梅.个体化早期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1):17-19.
[13] 张超,许乃上,苏宁.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效果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6):34-36,82.
[14] 阿夏木古丽·买合木提,帕旦木·哈力克.对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指导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5):145-146.
[15] 席小兰,罗丽珍.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99-1600.
[16] 臧丽丽,曲竞,王笑丰,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8):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