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范艳玲
摘要:目的 探索综合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视力、眼压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睡眠评分、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睡眠评分、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视力,改善眼压,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青光眼;综合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青光眼为常见的眼科病症,主要以视乳头凹陷或萎缩、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为特征,危害较大,致盲率较高,需及早开展治疗。青光眼致病因素较多,临床研究认为与遗传、生活习惯、情绪、年龄等因素密切关联,患者早期可见明显的疲劳不适、畏光、肿胀、眼睛干涩、视野模糊等症状体征,随着病情进展,病症进一步加重,需及时治疗[1]。青光眼常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创伤性,患者恢复周期较长[2],因此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3]。本研究将以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6岁,平均(57.45±2.19)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7岁,平均(57.33±2.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其他病症;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其他病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按照医嘱用药,记录患者各项指标。
1.2.2 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
(1)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了解疾病相关内容,明确疾病发病机制与各项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消除自身恐惧感,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主动配合治疗。
(2)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按时消毒,清除病房垃圾,保证室内温度与湿度,按时通风,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触摸眼部,以避免眼部感染。
(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症情况,鼓励患者教学,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对病症的影响。
(4)饮食控制: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尽量以清淡食物为主,禁忌生冷辛辣,保证营养摄入,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指导患者按照医嘱用药,对不良反应与并发症进行预防,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定期观察,如果出现不良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视力与眼压。(2)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维度,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观察两组患者PSQI睡眠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自我管理行(分值0~100分,正比关系)、遵医行为评分(分值0~100分,正比关系)。(4)观察两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SAS、SDS量表,分值越低心理状态越优)。(5)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自拟问卷,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6.0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视力、眼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睡眠情况、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睡眠评分、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睡眠评分、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理状态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青光眼高发于中老年群体,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如患者可见眼睛酸痛、视力下降、视力模糊等[4~5]。手术治疗可及时控制病症进展,但对患者可产生一定的损伤,可能出现疼痛、感染等情况,影响患者康复[6~8]。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优质的干预模式,可以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病症,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缩短康复周期,改善患者视力,从患者角度出发,引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降低患者疼痛感,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优化护理流程,使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本研究结果中,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说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改善眼压,有助于患者及早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方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缩短康复周期。护理后,观察组PSQI睡眠评分、自我管理行为、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方式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按照医嘱开展治疗,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护理方式可有效强化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症,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症状得到及时控制。
综上所述,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视力,改善眼压,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罗碧嫦,黄瑞平,黄丹菊.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61-164.
[2] 马媛媛.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缓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疼痛感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30-131.
[3] 刘丽.针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5):149-151.
[4] 仝彤.基于同理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568-570,574.
[5] 叶池林,樊迎春.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47-49.
[6] 张冉,许改田,吕建伟.基于同理心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术后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1):210-212.
[7] 马秀青,张兆萍,彭丽.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6):136-138.
[8] 卢春燕,叶慎菊,刘琳琳.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2,28(1):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