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 管晶晶
摘要: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关节镜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检查情况。结果 对88例可疑膝关节的88个膝关节进行3.0T磁共振成像,其中关节镜检查有80个损伤,而MRI扫描有78个膝关节有病变,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 MRI的符合率为97.50%(78/80)。灵敏度为96.25%,特异性为87.50%。MRI显示7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情况中,1级损伤16例,以半月板内点状或小结节高信号为主;II级损伤30例,以线样、条状高信号影为表现;III级损伤32例,65.08%,主要表现为以线条样或复杂形态高信号影及半月板的形态改变为表现。结论 3.0T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手段,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MRI;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最重要的运动负荷。半月板是膝关节最主要的组织,约70%的重量都集中在半月板上,特别容易受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主要症状是膝关节间隙局限性压痛、膝关节疼痛,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半月板具有润滑关节、吸收震荡、维持膝关节运动协调、生理功能负重等生理功能,如果出现损伤,会引起膝关节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因此,对半月板损伤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膝关节包括胫骨、股骨、髌骨,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是前后交叉的韧带,当膝关节受到伤害时,会有明显的积液、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从而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及时地进行检查,通过MRI检查可以为手术提供参考,既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又可以确保手术的效果。
CT、 X线对膝关节半月板损害的诊断检出率和准确率一般都不高,无法准确诊断出病变的具体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MRI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半月板生理构造很特殊,半月板呈“内C外O”的形状,内外侧不一样, MRI矢状位扫描,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半月板的边缘是一种类似于蝴蝶的结构,如果受到外力的作用,会引起半月板的撕裂或者退变,引起膝关节内的氢离子浓度的改变,此时 MRI就会在T2WI上显示出高信号,从而判断半月板是否受损[1~2]。本研究旨在探讨3.0T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1一般和方法
1.1 一般数据
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2.35±2.54)岁,左膝损伤38例、右膝损伤50例。纳入标准:MRI显示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下诊断为半月板损伤;19-70岁;患者遵从良好;全部病例都是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的。排除标准:排除因严重骨关节病变引起的标准半月板损伤;合并结核,膝关节感染等;半月板的发育异常或者是先天性的。
1.2 方法
88例患者经 MRI确诊,术后2周内进行关节镜或外科手术。使用联影UIH uMR 770 3.0T核磁共振,患者平躺,下肢自然竖立,保持双腿自然竖立,将 QUAD膝关节线圈放置在关节中央,3.0T磁共振成像参数:矢状位FSE PDWI(TR/TE=2583ms/37.26ms),TIWI (TR/TE=481ms/9.4ms),冠状位 FSE FS PDWI(TR/TE=2308ms/34.62ms),横断位为FSEFST2WI (TR/TE=3865 ms/67.92 ms,层厚度4 mm,层间距4.4 mm)。将半月板撕裂的诊断结果划分为4种不同程度的损伤,半月板损伤可划分为4级:半月板无损伤0级;半月板呈团片状,呈轻度退化,呈 I级;线信号不达关节面,半月板从严重退化到Ⅱ级;半月板撕裂是Ⅲ度,呈直线状,向关节面扩展。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8例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确诊80例,MRI扫描确诊78例,以关节镜作为金标准,MRI诊断符合率为97.50%(78/80),灵敏度为96.25%,特异性为87.50%。见表1。
MRI显示:7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情况中, 1级损伤16例,以半月板内点状或小结节高信号为主,占比20.51%;II级损伤30例,以线样、条状高信号影为表现,占比38.46%;III级损伤32例,主要表现为以线条样或复杂形态高信号影及半月板的形态改变为表现,占比41.03%。
3讨论
膝关节包括髌骨关节面、胫骨上端关节面和股骨下端关节面;半月板是由膝关节内胫骨与内股骨接触面之间的一种新月形关节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疗效也在不断地提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是一种以膝关节局限性疼痛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打软腿或膝关节交锁,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固定的局限性压痛。半月板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造成的,当一条腿被负重,处于半屈曲或外展位的时候,患者的身体和股骨突然向内旋转,使半月板在股骨头和胫骨之间产生旋转的压力而导致半月板断裂。
半月板主要由纤维软骨构成,其损伤主要由急、慢性损伤及渐进退变引起,损伤后无法恢复。半月板的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运动协调,吸收震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其主要症状有膝关节卡压、弹响、半月板过度磨损等。半月板因其缺血,往往在受伤后无法自行愈合。半月板撕裂、裂隙增宽、变性等临床表现较差的患者,因不能缝合,必须手术切除,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如果不及时有效的处理,会造成关节功能的损害,并伴随有关节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CT检查是半月板损伤的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它能很好地反映半月板的位置,但在分类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半月板解剖结构比较特殊,一旦出现撕裂,就会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到临床的治疗[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MRI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发展,它在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腹部、胸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对膝关节半月板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原因是MRI是一种具有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的新技术,能够清晰地反映半月板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并能显示出特殊的半月板形态。同时, MRI可以对膝关节的软组织状态进行精确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显示膝关节的各种病变,而且可以对半月板的损伤程度进行分级,为以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对术后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MRI是一种高精度、无创、无放射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当前最常用的检查方式。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无辐射等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半月板的损伤情况,对早期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5]。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种类很多,需要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MRI、膝关节镜等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其中 MRI可以直接对半月板损伤进行观察,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临床上诊断的“金标准” [6]。半月板损害 MRI表现为形态、大小、边缘及其内部信号变化,按信号变化可划分为3个级别。I级病理改变以软骨细胞丧失及瓢状改变为主, MRI则以点状、小结节状高信号为主,其中 I类损害发生率为20.51%。II级病理改变以瓢液样病变为主, MRI上以条形高信号为主,多侵犯半月板关节囊,但未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缘;II级损伤发生率为38.46%。III级的病理改变是已经断裂的纤维软骨板,关节的滑液已经渗透到了撕裂的半月板中。MRI以高信号为主,半月板已有形态变化,信号已到达半月板表面;在这一数据中,三级伤害的发生率为41.03%。I、 II级损伤只表现为半月板的软组织退化,没有明显的裂缝和撕裂。III级为半月板破裂, MRI显示:(1)横向撕裂,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平行条状高信号线,位于半月板外侧边缘。(2)桶状撕裂,呈半月板前角征,后交叉韧带征,半月板在矢状位上有损伤,冠状位有半月板。(3)斜向性撕裂,在矢状位上有一个与胫骨平台成角度的条状高信号。(4)关节囊区域见线状高信号的纵向撕裂。(5)后角形,主要发生在半月板的后角,并有弯曲和后角的纤维断裂。MRI能将损伤程度分为不同级别,根据不同的级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为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I、II类损伤表明,半月板有内伤,可以采取保守疗法,III级损伤需外科治疗[7~8]。
研究结果显示, MRI诊断符合率为97.50%(78/80),灵敏度为96.25%,特异性为87.50%。可见MRI的灵敏度较高,但仍然存在2例误诊的情况,这是因为 MRI显示,半月板纤维毛会以III级信号被误诊。如果患者姿势不对,或扫描时间太长,都会造成误诊。因此,医师要认真地对 MRI的表现进行认真的分析,并结合患者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来确诊。MRI显示III级损害时要与关节镜检查相结合,以免误诊[9~10]。
关节镜检查准确率最高,但因为有创,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此外,X线和 CT的诊断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应用,但对隐秘性骨折、交叉韧带、韧带撕裂等问题却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MRI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诊断更加直观、可靠,在某些方面也有很大的优越性[11~13]。
综上,3.0T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具有准确率高、灵敏度高、无损伤、易于耐受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对半月板损伤的主要诊断方法。但也存在一些误诊的可能,建议结合临床检查和关节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孟琦.MRI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6):90-93.
[2]刘贝贝,吴梅,王静,等.MRI在青少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5):7-9.
[3]甄涛,胡大成,周健,等.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风险度的评估[J].浙江医学,2022,44(14):1506-1512.
[4]魏静,汪亮,刘倩.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2):171-173.
[5]陆云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6):127-129.
[6]庞聪聪,王振威,曹冉,李博雅.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清疼痛因子、一氧化氮、透明质酸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2):73-76,91.
[7]王美华.CT及MRI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的效能分析[J].智慧健康,2022,8(4):19-22.
[8]谢宾,于明志,祁冬.3.0T高场MRI在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3):53-54.
[9]梁伟霞.T2-mapping序列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71-73.
[10]葛宏艳,张丽萍,陈荟,许凤,邢慧宇,花村.MRI测量的交叉韧带松紧度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2):2249-2252.
[11]赵琪,田娜.综合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0):1552-1554.
[12]官燕玲,毛凤玲,干燕英.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果[J].医学信息,2021,34(18):177-179.
[13]黄伟,范晓晶,麦曼娜.医护一体化模式对膝关节镜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