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体会分析
作者: 韩秀兰
【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病例样本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且均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从2020年1月起筛选病例,到2022年12月选出68例。对病例做随机数字分组,进而归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疼痛护理),以量表测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的功能水平、对生活的影响。结果:VAS分数的显著差异体现在护理后的两组之间,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HSS分比对照组高(P<0.05);比较Brathel指数,观察组亦相对更高(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效果受护理工作的影响,术后积极开展疼痛护理可减轻痛楚,可改善膝关节及生活能力。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护理;护理效果
Analysis of pain care for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osteodystrophy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HAN Xiulan
Yancheng Dafeng Youyi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 care on the outcome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R)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osteodystrophy.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osteodystrophy underwent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68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 34 / Routine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34 / Pain Care). The degree of pain, the level of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n life were measured with the scale.Result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VAS scores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The HS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the Brathel Index,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relatively higher(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osteodystrophy knee is influenced by nursing care. Active postoperative pain care can relieve pain and improve knee joint and living ability.
【Key Words】Knee osteoarthriti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ostoperative pain nursing; Nursing effect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往往是慢性发展的,这是因为其病理基础是退行性的病变[1]。临床中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轻度表现偶尔疼痛但不影响生活,发展一段时日会出现膝盖及周围红、肿、痛,上下楼梯甚至走路不利,重度患者可能表现为关节畸形、关节强直等功能障碍相关表现[2]。全膝关节置换属于手术治疗之中的重建方法之一,其原理在于先切除不能自我修复的关节面,再以人工关节进行替换,虽无法治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但可以达到矫正畸形、稳定关节、恢复生活的效果。该手术疗效确切,但术后常有疼痛等多种问题,可能与软组织创伤、感染、人工关节松动等多种因素有关[3],应当加强护理。此次研究在说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的价值时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为背景,并对期间的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6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参与研究,均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统计其资料后做随机数字分组。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7.60±2.31)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5.12±0.46)年;观察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7.58±2.27)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5.33±0.53)年。差异比较如下: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为,P>0.05,且上述资料均如此。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综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的诊断;②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晓手术风险及人工关节费用,自愿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③无任何手术禁忌;④无脏器功能衰竭问题;⑤一同签订了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性疾病,不配合;②血糖及血压等生命体征严重波动;③意识不清,严重昏迷;④凝血功能障碍;⑤有传染性疾病;⑥要求退出研究。
1.2 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护理措施)如下:①保持伤口干燥,关注渗血、渗液情况,强调敷料更换的及时程度;②进一步加强观察,尤其是下肢的肿胀程度,皮肤的温度和颜色,引流液的量及其他性状;③在患肢下方垫上一软枕,指导患者在体征更为平稳的时候再做功能训练,如简单的抬腿和屈膝,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
疼痛护理(观察组做法)如下:①进行疼痛评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开展,以观察为基础,以询问患者感受进行深入了解,以心理量表为工具进行准确测评,重点在于术后3d内,频率最好为2次/d,求均值并做对比分析;②积极开展疼痛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缓解及消除的有效方法,提醒患者若感到疼痛不适,则立即报告护理人员,无需刻意忍耐;③可做冰敷护理,一般在术后早期便可以开始冰敷,即以冰袋敷于疼痛部位局部,但需要注意避免冻伤;④可采取其他物理缓解疼痛的方法,如适当的抬高患肢、固定患肢,以此减轻患肢的肿胀程度,缓解疼痛,还可对患肢进行轻度的按摩,以此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肌力;⑤可用药物进行控制,或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使用阿片类药物,但都要以得到医生允许及指导后用药,确保用法、用量均有科学依据,避免产生耐药性;⑥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时于早期做被动运动,牵张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可改善血循环、保持关节活动度,并予以科学指导及安全管理,还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后适当放松肌肉、适当休息,针对其肌肉训练,可以直腿抬高为基础,每日进行膝关节伸直和股四头肌练习;⑦心理疏导,目的在于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心理因素对躯体疼痛的影响程度,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为耐心沟通、充分尊重,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1.3 观察指标
(1)关节疼痛程度: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做评价[4],依据为受试者主观感受,做出评分在0~10分间,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2)关节功能水平:可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提出的评分标准[5],包含了疼痛、功能、活动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总分为0~100分,与功能水平呈正相关。(3)日常生活能力:以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arthel)进行评分[6],且指数应当在0~100分之间,与生活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可评定依赖他人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量表评分
仅在护理后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相对更低,见表1。

2.2 两组HSS量表评分
观察组于护理后的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Brathel指数
护理后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更高,见表3。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无法被治愈的,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内的手术治疗方案均以缓解患者的躯体疼痛为主要目的,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使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并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从治疗原则来看,全膝关节置换术需要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实施,对于那些重度疼痛、肢体运动受限的患者而言疗效更为明显,治疗过程中需要确定并切除退行性改变的关节或是炎症性关节病患者的关节,然后置入材料适宜的人工假体,以此模拟正常膝关节并恢复正常膝关节应当具备的功能。全膝关节置换的效果不仅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还受治疗时间、功能训练情况、人工假体的性能等多方因素的影响[7],术后出现疼痛是很普遍的问题,且疼痛会导致机体应激、影响正常代谢、延缓恢复时间,必须予以积极控制。
此次研究证实:(1)疼痛感受于护理后有显著的差异,接受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护理的一组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其VAS分数更低,这是因为疼痛护理的过程中相对每个患者进行了疼痛评估,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疼痛原因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减轻疼痛给患者带来的困扰。(2)膝关节功能水平亦有显著差异,且接受疼痛护理的一组即观察组其HSS分数为(90.45±3.05)分,比对照组的(82.19±2.87)分更高,差异显著(t=11.500,P<0.05),且这与林凤英、蔡彩云以及徐志斌在2021年中有关膝关节功能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8],即“观察组在术后7d的HSS评分为(75.32±3.65)分,与对照组(62.39±3.46)分之间差异显著且相对更高,x2 =6.213,P=0.758”。这是因为疼痛护理不仅采取了冰敷、体位、按摩等较为常用、操作简单的措施,还涉及到用药干预和运动锻炼等科学性、技术性更强的措施,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适应人工关节并实现功能的恢复,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适度、适量,避免过度牵拉或反复摩擦,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有了显著的提升。(3)比较Brathel指数时发现,显著的差异仅体现在护理之后,观察组即接受术后疼痛护理的一组患者其Brathel指数更高,即独立生活能力越强、对他人的依赖越少,这不仅是因为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整体疗效得到了提升,还是因为疼痛护理措施中包含了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帮助患者早日接受人工关节替换这一事实,此外,患者少有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在面对护理人员时逆反心理更少、配合程度更高,有利于痛感的减轻,有利于发挥功能训练的最大价值,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常规护理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够达到的效果不够理想,且远不如疼痛护理的开展效果,具体表现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减轻,膝关节运动功能改善,恢复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其应用价值之显著可见一般。

参考文献
[1] 马其霞.协同理论下的全方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0):169-172.
[2] 许小珍,陈桂丽,周春嫦,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3,21(5):161-164.
[3] 焦小振,张军荣.中药热敷联合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8):70-73.
[4] 牛敏,陈武茜.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2):187-190.
[5] 刘晓宇,周新社,年夫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标准化无痛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标准化,2023,(14):282-286.
[6] 杨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4(1):51-53.
[7] 郭艳,田文霞.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9):172-174.
[8] 林凤英,蔡彩云,徐志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21, 43(5):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