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 张生宇
【摘要】目的:研究前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及预防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某院接受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的8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T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0例)和QK组(2022年1月—2022年12月,400例)。PT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应用前开展病原学送检常规管理,QK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前馈干预措施予以加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结果:QK组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与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67.57%、90.57%与93.10%,均高于PT组的44.89%、70.91%与71.43%(P<0.05)。QK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0.05%,低于PT组的1.75%(P<0.05)。结论:通过前馈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关键词】病原学送检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菌感染;前馈干预
Application value of feed-forwar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improving pathogenic testing rate of inpatient and preventing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ZHANG Shengyu
Liupanshui Liuzhi Special Zone People’s Hospital, Liupanshui, Guizhou 553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eed-forwar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improving pathogenic testing rat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and preventing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80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rapeutic antibacterial drug therapy in a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PT group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400 cases) and the QK group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400 cases).Patients in the PT group carried out routine management of pathogen testing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during hospitalization,while patients in the QK group jointly developed feed-forward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management.The pathogenic testing rate and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pathogenic testing rates before the use of therapeutic antibiotics,restricted therapeutic antibiotics,and special therapeutic antibiotics in the QK group were 67.57%,90.57% and 93.10%,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44.89%,70.91% and 71.43% in the PT group (P<0.05). The infection rate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 the QK group was 0.05%,which was lower than 1.75% in the PT group (P<0.05). Conclusion:Feed-forward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hogenic testing rate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use and preven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Key Words】Pathogenic testing rate; Inpatients; Antibacterial drugs; Infect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Feed-forward intervention
临床上,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根据患者感染部位规范采集相应标本送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遏制细菌耐药和提高感染性疾病防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1]。前馈干预措施旨在以预防医学模式为路径,以因素分析法为主导,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影响因素的精细分析和前馈性控制,获得预期预防目标[2]。为进一步加强某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督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某院自2022年1月开始于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管理中实施前馈干预措施,现将其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全院各科室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共纳入8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段将其分为PT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400例)和QK组(2022年1月—2022年12月,4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PT组 PT组400例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应用前开展病原学送检常规管理,即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制度予以病原学送检及抗菌药物应用干预。
1.2.2 QK组 QK组400例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前馈干预措施予以加强管理,具体干预方案:(1)明确干预目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50%,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者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90%,住院患者中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需达100%[3]。(2)制定多学科联动干预机制。①院感科:全面分析影响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的相关因素,科学制定预防干预措施,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督导和协调。②医务科:通过细菌耐药分布特征、感染科室、耐药特点、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强调病原学送检的重要性;建立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监测、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治疗前病原学送检评价反馈,将该项工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和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工作中,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合理奖惩。③检验科:制定并执行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相关工作流程,包括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流程,确保各科室在病原学送检工作中有章可循,并通过多种检验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病原学检验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4]。④药剂科: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处方集,加强对全院各级医师从细菌耐药性、多重耐药菌产生原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的详细讲解,促进临床医务人员更准确地理解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核心意义。⑤信息科:实现医院住院患者电子病历、临床试验、抗菌药物应用等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对患者病原学送检情况予以实时信息采集、监测、预警、分析、评价和上报,并于医师开具抗菌药物时给予病原学送检的信息提醒预警[5]。(3)干预效果持续改进。定期对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进行评价,并根据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评价干预效果,全面分析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实现干预效果的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病原学送检率 分别调查PT组和QK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
1.3.2多重耐药菌感染 分别统计PT组和QK组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病原学送检率 QK组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与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67.57%、90.57%与93.10%,均高于PT组的44.89%、70.91%与71.43%(P<0.05),见表2。
2.2比较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QK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0.05%,低于PT组的1.75%(P<0.05),见表3。
3讨论
目前,遏制细菌耐药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而重视微生物标本的规范送检,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精准治疗,可为耐药菌防控和抗菌药物品种管理等提供充分的依据,实现感染治疗和预防的最佳效果,减少不必要医疗支出,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需求,对临床医师持续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相关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研究中,PT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应用前开展病原学送检常规管理,QK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前馈干预措施予以加强管理。对比结果显示:QK组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与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PT组,QK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PT组,差异显著(P<0.05)。即通过前馈干预措施的开展明显提高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临床上,准确的微生物检验是耐药控制的基础,控制耐药必须准确掌握细菌耐药的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并采取有效干预。目前,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中存在临床送检率低、细菌耐药率高以及检验报告出具时间长等问题,而病原学送检工作需多科室共同参与,院感科、医务科、检验科、药剂科、信息科等要齐抓共管,明确职责和改进措施,狠抓落实,各临床科室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保送检率稳步提升,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通过前馈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旭,李松琴,刘娟,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5):532-538.
[2] 乔博,王珂,陈爽,等.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及送检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8):911-913,966.
[3] 周宁,张晓霞,路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水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3):334-338.
[4] 李仲华,邹荣云,虞明哲,等.品管圈在某医院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1):75-78.
[5] 王桂兰,朱敬蕊,孙艳,等.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病原学送检及细菌耐药防控中的作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2,28(3):2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