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的应用

作者: 何嘉鸣 李幸余 谢华容 李思雨

品管圈在提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的应用0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品管圈活动提高术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找出导致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锻炼较低遵循率的因素,按照存在的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并进行落实,实现管理的标准化。结果:实施该项活动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手术后的患者锻炼上肢功能的遵循率由12%提高至92%。本研究达成目标率为134.68%,进步率为8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手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遵循率,术后患者上肢功能明显改善,也有助于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永久起搏器;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compliance rate of limb function exercise of patients after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HE Jiaming, LI Xingyu, XIE Huarong, LI Siyu

Guangzhou Panyu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improving the compliance rate of functional exercise of the operated limbs after the implantation of permanent pacemakers in patients.Methods: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was establish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lower compliance rate of functional exercise of the upper extremit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formulat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auses,and implement them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agement. 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activity,the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exercising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fter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surgery increased from 12% to 92%.This study achieved a target rate of 134.68% and an improvement rate of 80%.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improve the compliance rate of exercising upper limb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after surgery,and the patients’ upper limb function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surgery,which is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nurse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nursing quality.

【Key?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Permanent pacemaker; Physical function exercise; Compliance rate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在人体内植入的电子治疗设备,电池提供的电脉冲能量通过脉冲发生器进行发放,心脏因电极的刺激收缩,实现治疗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这种障碍多半是某些心律失常导致的[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并发症,比如,持续性的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通过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显著减轻活动障碍和肩部疼痛的症状,同时可显著降低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的风险[2]。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在层出不穷的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中,“品管圈”(QCC)模式脱颖而出,这种新型模式成为有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好方法[3]。本研究通过探索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的效果,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的2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机取2021年5月—2021年11月的25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干预。观察组,年龄67~83岁,平均年龄(75.8±10.25)岁,男14例,女11例;对照组,年龄66~82岁,平均年龄(76.12±11.47)岁,男16例,女9例。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故这两组的基线水平相同,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②年龄介于50~95岁之间。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患者;②护理干预过程中,配合意愿不强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加品管圈活动,方法如下。

1.2.1 成立QCC小组,选出圈名及圈徽由医师及护士组成QCC小组,圈名为“心手相炼”圈,宗旨为通过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提高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圈徽:红心代表人健康;起搏器心电图代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心脏在起搏器的带动下跳动;绿色代表健康与希望,一只为医护的手,一只为患者的手,共同呵护患者的心脏;同时也代表着正确进行术肢功能锻炼促进手部及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如同鸟儿的翅膀一样自由。

1.2.2 确定主题 通过头脑风暴等群体性讨论,对可选主题进行逐一的讨论与排除,选出最关键的问题,最终将主题确定为:提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

1.2.3 制订活动计划 拟定QCC活动计划书,绘制甘特图。整个QCC活动计划开展7个月,通过群组讨论制定具体的对策与流程。

1.2.4 真因分析 圈员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及电话回访,对25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状况实施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最终圈员将“患者认为宣教资料过于抽象”“患者锻炼存在顾虑、不清楚锻炼重要性”以及“护士对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知识未达标”问题作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圈员采取投票法、评分法寻找要因,根据二八原则得出以下4个要因:培训知识未掌握、宣教资料不完善宣教、流程指引不完善、缺乏重视。制作真因验证表,在为期2个月的时间内,每天由圈员或高级责任护士进行临床查验,最后验证得出:培训知识未掌握、宣教资料不完善、流程指引不完善、缺乏重视为本次活动真因。见图1。

品管圈在提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的应用1

1.2.5 实施对策 对策一:制作健康教育课件及视频,全员培训、微信学习群学习,主要原因:专科知识缺乏。改善前(P):1.护士宣教不规范,出现宣教内容不一致的情况。2.护士进行宣教时,存在缺漏的情况。3.未进行规范化培训,不熟悉宣教内容。对策实施(D):1.制定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教育内容培训课件进行全员培训。2.对全科护士强化培训,每年进行一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宣教知识授课。3.制定考核、全体护士100%及格。对策效果确认(C):1.高级责任护士查看护士进行宣教的规范性。2.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检验宣教效果,实现再评价。对策处置(A):1.确定经由效果为有效措施。2.上述规范列入新入科护士培训课程。对策二:完善流程指引。主要原因:流程指引不完善。改善前(P):1.科室无统一、规范化的宣教流程。2.患者不理解宣教内容或者宣教过于敷衍,宣教不到位。3.新入科护士不理解宣教内容。对策实施(D):1.制定宣教思维导图。2.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全员培训。3.运用思维导图思维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对策效果确认(C):1、高级责任护士查看护士运用思维导图式思维进行健康宣教。2、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检验宣教效果,实现再评价。对策处置(A):1.上述流程列入日常工作流程。2.改进后效果良好。对策三:对科内全体护士强化培训术后并非症及术肢功能锻炼重要性,设立健康教育系统评价机制。主要原因:缺乏重视。改善前(P):1.护士对术后并发症及术肢功能锻炼重要性知晓率低。2.宣教完毕未进行再评价,无法评估宣教效果。对策实施(D)1.对科内全体护士强化培训术后并发症及术肢功能锻炼重要性,培训后考核。2.设立健康教育再评价机制。3.采取宣教后让患者复述、护士提问等形式进行再评价,并记录。4.分析记录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为再次宣教做准备。(C):7~10月份调查所有护士及术后患者,查看宣教之后有无进行再评价。改善前实行再评价率16.6%,改善后可达76.8%。对策处置(A)1.改进后效果良好。2.上述机制列入日常工作流程,设立健康教育系统评价机制。

1.2.6 评价效果:QCC实施前后统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QCC实施前后分别采用自制的QCC评分表对护士进行调查,包括管理群体的问题处理的能力、积极性、责任心、团队凝聚力、自信心、品管手法及和谐度等8项,每项1~5分,总分40分,得分越高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品管圈在提高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的应用2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

对照组的患者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为12%;品管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为92%。观察组的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本次活动目标达成率134.68%,进步率为80%。

2.2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士综合素质评分比较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士参与管理的问题处理的能力、积极性、责任心、团队凝聚力、自信心、品管手法及和谐度等8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的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产生活动障碍和肩部疼痛状况有所增加,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指导尤为重要[4]。成立QCC后,本小组成员首先通过头脑风暴、经验总结、文献查询的方式找出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未曾按照上肢锻炼的因素,结果发现导致患者未能遵循上肢功能锻炼原因包括培训知识未掌握、宣教资料不完善、流程指引不完善、缺乏重视。之后,根据圈员能力与现状设定改进目标,以期将患者上肢功能锻炼的遵循率提高到目标范围内[5]。通过本次QCC活动,圈员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圈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集思广益,活跃了科室学比赶超的气氛[3]。本次QCC活动搭建的平台,充分展示了圈员的自我风采,既提升了自信心,实现了人生价值,又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推动了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让患者对医院更加的信任。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责任心、自信心,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增加团队凝聚力,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从而改善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遵循率。

参考文献

[1] 陈若菡,刘志敏,唐闽,等.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循环志,2008,23(5):370-373.

[2] 方雪娥,李秀财,胡春燕.早期下床活动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52-1257.

[3] 胡晓琳,高春红,张雨露,等.品管圈活动提高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上肢功能锻炼遵循率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6):4618-4623.

[4] 王萍,郭蕾.早期下床活动对高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105,109.

[5] 李继文,邵丹,蒋萍,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1):44-4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