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 王红波
【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中应用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这一段时间内随机选取6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并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间患者HPV转阴率和妊娠率、宫颈成型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在接受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后的效果明确,术后创口更小,创面恢复效果也更好,术后风险发生率更低,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疗效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lposcopy assisted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WANG Hongbo
Xiangtan county the People’s Hospital Health Management Center, Xiangtan, Hunan 41122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lelectro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Methods: 60 patients of cervical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August 2021 to August 2022,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reatment effect, perioperative index,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PV conversion rate and pregnancy rate and cervical shaping rate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low-grade 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ave a clear effect of cervical ring electric knife resection,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is smaller, the wound recovery effect is better, and the postoperative risk incidence is lower, which can promot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olposcopy; Cervical ring electrodissection; Cervical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Clinical efficacy
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从复层鳞状上皮深层细胞结构发生的异常变化开始逐渐延伸到上皮全层细胞的显著癌变过程,是一种癌前病变表现,其不仅可能进展成宫颈浸润癌,也可能会回归到正常上皮,一般轻度病变或是中度病变在刺激下可能会停止进展甚至逆转成正常上皮,但是也可能会受到刺激而演变成重度病变。该疾病患者多发于25~35岁女性群体之间,根据级别可以划分成低级和高级两种级别病变,其中高级病变可能会演变为癌症,而该疾病可以随着宫颈病变过程而持续进展,一般可以经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对宫颈浸润癌发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1]。该疾病在临床上并无特异性表现,有些患者会有阴道排液增加、接触性出血等问题,但是并无明显的病灶。现阶段,针对子宫鳞状上皮内病变一般采用冷冻、激光等治疗方式,患者需要先接受锥切确诊确定好病变范围和程度,之后进行手术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从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这一段时间内随机选取6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分析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这一段时间内随机选取60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并将其划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0例,年龄31~51岁,平均年龄(44.18±2.06)岁,病程0.5~3.1年,平均病程(1.74±0.29)年。全部患者基本资料在经过对比后发现无差异,计算后可得,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施行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方式,具体操作流程为:患者月经过后5d使用V1型阴道镜进行检查,但是接受检查前24h不可对阴道进行冲洗、上药处理、性生活、宫颈刮片等。准备工作完成后,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取膀胱截石位,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并消毒处理外阴部和阴道,利用窥阴器将患者宫颈充分暴露出来,对于阴道分泌物则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进行擦拭处理,将宫颈形态充分体现出来。上述工作完成后,在阴道中缓缓放入阴道镜,将阴道镜逐渐移开,并与阴道口距离大约15~20cm,对准患者的宫颈病变部位,将阴道镜光源功能打开并调整焦距,清楚反应物象,或是使用绿色滤光镜放大病变部位大约20倍,清晰呈现患者血管图像[3]。在宫颈、阴道穹窿等部位使用碘溶液棉球进行浸润处理,仔细观察棉球的着色情况,若是成熟鳞状上皮细胞糖原丰富则会呈现棕褐色,若是不含有糖原则不会出现着色现象,而在碘试验结束之后区域外缘大约1cm部位使用GD350-D型高频电刀施行环切处理,将宫颈管组织切除大约1.5~2.0cm深度,对切缘状态进行仔细观察,同时使用电凝进行创面止血,并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4]。术后患者需要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并在术后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阴道冲洗、坐浴等行为。
对照组患者施行宫颈冷到锥切术,具体操作流程为:患者麻醉完成后取膀胱截石位,之后顺着碘试验不着色区域大约距离5mm部位对宫颈12:00位置做一个深度20mm的环状切口,从浅到深逐渐切除病灶,采用圆锥形切除方式[5]。而在手术操作时,需要根据病变范围确定好宫颈切除深度,使锥高保持在20~25mm范围内。在切除病灶之后使用纱布填塞阴道、宫颈部位达到止血目的。患者术后需要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表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宫颈光滑且创口消失;有效表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宫颈光滑情况有所改善且创面也有所缩小;无效表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宫颈和创面均无明显改善);围术期指标(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除组织范围等指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接受治疗后有无阴道出血、创口感染、疼痛加重、宫颈粘连等表现);患者术后接受1~12个月的随访观察后,记录计算术后1月的宫颈成型率,记录计算6~12个月的术后转阴率(使用宫颈采样刷进行取样送检检测HPV是否阳性和载量)、妊娠率(使用B超和HCG进行患者妊娠情况)[6-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全部患者接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计算对比后,P<0.05,差异显著,见表1。

2.2 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对比
全部患者接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计算对比后,P<0.05,差异显著,见表2。
2.3 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全部患者接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计算对比后,P<0.05,差异显著,见表3。

2.4 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的宫颈成型率、HPV转阴率和妊娠率对比
全部患者接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实验组患者宫颈成型率、HPV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计算对比后,P<0.05,差异显著,见表4。

3 讨论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疾病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吸烟、性生活、机体免疫抑制、HPV感染等因素都会导致该疾病发生[8]。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该疾病会发展成宫颈癌。根据报道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不断增多,在总数中已经占据12%,死亡病例超过3万,在全球死亡病例中占比达到11%。当前,针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疾病的治疗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方式,常用破坏疗法,也就是通过物理方式对宫颈表面组织进行破坏,例如冷冻、激光汽化、电凝等都是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另外采用、切除治疗方法,例如阴道镜下宫颈环状电切术、冷刀锥切术、激光锥切术等切除治疗方法,其中常用宫颈环状电切术和冷到锥切术,应用效果也比较好,相对来说破坏疗法无法提供病理样本对于疾病确诊有所影响。对于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而言,采用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在接受阴道镜下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后的效果明确,术后创口更小,创面恢复效果也更好,术后风险发生率更低,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莲娆,刘立梅,李洁辉,等.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LEEP术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治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48-51.
[2] 王丽娜,缪懿,卢斌.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处理方式的探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1,40(2):139-142.
[3] 朱慧玲,高燕,张驰东.绝经后女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诊治[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3):489-492.
[4] 李长东,刘芸,王建东,等.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对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负荷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4,20(10):1859-1861.
[5] 房园园,谢满鑫,邢燕.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进展的预测因素[J].医学综述,2020,26(22):4414-4420.
[6] 邢亚萍,宋晓霞,丁胭脂,等.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HR-HPV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12):1356-1359.
[7] 成乐楠,葛利葱,卢晓莉,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子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6):20-24.
[8] 马晓微.探讨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应用阴道镜+LEEP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