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 安文芬

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早期介入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9,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n=39,心理康复早期介入护理),对比负性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较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高;研究组的Fugl-Meyer以及Barthel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早期介入能够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有显著改善,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脑卒中;心理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肢体功能;康复疗效

Influence of early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senile stroke patients

AN Wenfe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Baiyin, Gansu Province, Baiyin, Gansu 7309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n senile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senile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9,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d study group (n=39, early intervention nursing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by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treatment compliance, limb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sco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e Fugl-Meyer and Barthel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P<0.05). Conclusion: Early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or senile stroke patients can alleviate their negative emotions, improv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limb function and life abil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popularize and apply.

【Key Words】Senile stroke;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Limb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ffect

脑卒中是因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所致,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一过性或者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治疗后仍存在肢体偏瘫、语言不利等并发症导致其生活能力下降。临床对于老年性脑卒中多采取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等方式缓解病症[2]。然而老年患者心理较为敏感,受到疾病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抑郁、恐慌等负面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改善老年患者预后需在其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3]。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心理护理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老年患者的配合度进而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早期介入的康复疗效并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78例病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2.97±8.28)岁;研究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3.08±8.43)岁,一般资料P>0.05。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技术检查、临床指标检测确诊为脑卒中;②年龄≥65岁;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②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者;③合并肿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的常规性康复护理方案:密切地监测老年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待其病情稳定后指导其开展康复训练,围绕脑卒中发病原因、常见并发症、治疗手段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进行宣教,让老年患者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疾病,告知康复锻炼的目的以及内容,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通过理学、作业、选择性课题作业治疗提高机体各项功能,理学治疗包括摆放良肢体位、关节活动、桥式运动、坐位与站立平衡、步态走动等训练提高其全身运动功能。作业治疗主要指导并协助患者自主翻身、进食、穿衣、如厕等日常生活行为提高其自理能力。待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可开展选择性课题作业训练,主要对患者进行上肢精细活动的训练、使用自主或辅助工具训练等。

研究组早期心理康复介入方案:该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展心理护理。(1)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解释、暗示、安慰等疏导其负性情绪,鼓励老年患者诉说对自身、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的看法,探寻其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异常情绪,让老年患者意识到自身心理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改变。分享预后效果好的案例提高老年患者的信心,正确对待治疗,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能够加快病情的恢复。(2)放松训练:让老年患者取舒适的坐位或者卧位,闭上双眼,从头部、颈部、上身、四肢、腿部到足部全身放松,为老年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如《秋日的私语》或者《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音量控制在45~55dB,引导老年患者进行深呼吸,每次吸气10s后再放松30s,引导其放松周身,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先用鼻子深呼吸,直至腹部凸起后再指导其用鼻子缓慢地呼出空气,将老年患者的呼吸时间严格控制在15s左右。再为老年患者播放《大海遐想》《小溪吟诵》等音乐,闭上眼睛感受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想象美好的景色,开始对未来进行美好的憧憬帮助老年患者重建生活的希望和信心。(3)家庭支持:与老年患者家属沟通,让其家属了解到来自家人的关怀以及家庭的支持对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老年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尽量多陪伴老年患者,让其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与被理解,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困境。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①焦虑评分的采集源自焦虑自评量表(SAS),轻症:50~59分,中症:60~69分,重症:≥70分,症状严重则得分高;②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轻症:53~62分,中症:63~72分,重症:≥73分,症状严重则得分高。(2)对比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老年患者服从诊疗方案并配合医护工作,参与整个诊疗流程;部分依从:老年患者服从诊疗方案,大部分情况下能够配合医护工作,基本能够参与整个诊疗流程;不依从:老年患者不服从诊疗方案,配合度较差。(3)对比老年患者在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评分标准采用肢体功能量表(Fugl-Meyer),包括上肢(FMA-UE,33项内容共66分)与下肢(FMA-L,17项内容共34分),总分100分,肢体功能好则得分高。采用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包括日常生活中洗漱、穿衣、如厕等行为能力,生活能力好则得分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

护理前,明显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低,P<0.05,见表1。

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1

2.2 对比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高,P<0.05,见表2。

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2

2.3 对比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Fugl-Meyer(39.52±2.14)分,Barthel(50.85±4.32)分;研究组:Fugl-Meyer(40.25±2.07)分,Barthel(50.36±4.14)分,无显著差异,t=1.531、0.511,P>0.05。

护理后,对照组:Fugl-Meyer(57.53±3.42)分,Barthel(71.63±5.12)分;研究组:Fugl-Meyer(70.36±5.12)分,Barthel(85.76±5.63)分,研究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较高,t=13.013、11.596,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多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通过溶栓治疗促使脑部缺血区域的血液灌注尽快恢复正常并开通侧支循环,最大限度提升患者脑组织供血供养的能力,减少对脑细胞的损害并降低死亡率。该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由于该疾病起病急且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导致患者常产生自卑、绝望、抑郁等负面情绪而影响康复效果[4]。临床研究发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治疗期间越早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改善其预后越有利。康复护理即在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其规范性的康复训练,通过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反复性的训练促使其机体各功能的恢复[5]。在老年性脑卒中康复护理期间老年患者的情绪管理极为重要,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在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减少患者因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而产生的的应激反应,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相关治疗并增加其对疾病治愈的信心[6]。老年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对其讲解疾病以及康复训练相关内容提高其配合度,通过理学治疗、作业治疗以及选择性课题作业治疗循序渐进提高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促进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与此同时,从患者入院时便开展心理护理可在早期缓解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使老年患者能够在治疗期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改善预后。另外,家庭成员的支持鼓励与关心照顾能给予老年患者更大更多的心理安慰,可有效地加快恢复的进程[7]。

综上所述,对老年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干预可提高总体康复疗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显著提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于佩娜,吕媛.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情绪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5):833-834.

[2] 吴培香,徐翠,肖利允,等.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8):3357-3359.

[3] 马元超,成莹,张婕颖.综合康复疗法及其不同时间段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4):1978-1981.

[4] 张晓杰.全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9):87-88.

[5] 喻凤文,张猷,谯智泉.综合性康复疗法联合针灸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缺损及肢体功能康复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4):184-187.

[6] 谭磊.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3):193-195.

[7] 孙红菊,李晔.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2):108-1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