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口服降糖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研究

作者: 张立梅

【摘要】目的:探究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筛选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共19550张处方,对其中口服降糖药物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合理性。结果:在全部19550张门诊处方中共筛选出1017张口服降糖药处方,构成比为5.20%。其中单用处方、双联处方、三联处方及四联处方分别占比409张(40.22%)、401张(39.43%)、178张(17.50%)及29张(2.85%)。在全部处方中口服降糖药出现频次共有779次,双胍类降糖药出现频次最多,其中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缓释片分别出现129次(16.56%)及105次(13.48%);磺酰脲类降糖药中的格列美脲及格列喹酮片分别出现67次(8.60%)及32次(4.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中的阿卡波糖片出现120次(15.40%)。结论:从我院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基本处于合理使用范围,不存在药物滥用现象,药物应用以单一用药和双联用药较多,三联及四联用药情况较少。

【关键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口服降糖药;糖尿病

Study on the clinical use and rationality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such as glimepiride and acarbose

ZHANG Limei

Zibo City,Zhangdi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Zibo, Shandong 2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se and rationality of common clinical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such as glimepiride and acarbose in outpatient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Methods: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a total of 19550 prescriptions were screened,and the frequency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and the rationality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was also analyzed and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Results:A total of 1017 prescriptions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were screened from all 19550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with a constituent ratio of 5.20%.Among them,409 prescriptions (40.22%),401 prescriptions (39.43%),178 prescriptions (17.50%) and 29 prescriptions (2.85%) were for single use,double prescriptions,triple prescriptions and quadruple prescriptions,respectively.Among all the prescriptions,oral hypoglycemic drugs appeared 779 times in total,and the most frequent were biguanidine hypoglycemic drugs,of which metformin and metformin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appeared 129 times (16.56%) and 105 times(13.48%) respectively;Glimepiride and gliquidone tablets in sulfonylurea hypoglycemic drugs appeared 67 times (8.60%) and 32 times(4.11%) respectively;Acarbose tablets in α-glucosidase inhibitors hypoglycemic drugs appeared 120 times (15.40%).Conclusion:It can be seen from the use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commonly used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that they are basically in the scope of reasonable use,and there is no drug abuse,and the drug application is more in single and double combination,and less triple and quadruple drugs.

【Key Words】Glimepiride; Acarbose;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Diabetes

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口服降糖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研究0

糖尿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通常还伴随脂肪、蛋白质以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症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糖尿病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重点发病区域,加之我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庞大的患病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形成沉重负担[2]。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长期的高血糖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人体组织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包括眼部失明、肾脏衰竭、脑血管疾病以及心脏病等,具有较高的残疾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糖尿病中又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当传统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药物治疗尤其是口服降糖药成为重要手段之一[4]。由于糖尿病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合并较多疾病,在长期口服降糖药物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系列毒副反应,所以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此类口服降糖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分析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计算机HIS系统筛选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共19550张处方。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借助Excel软件整合汇总口降糖药的处方数量、药物类型、联合用药情况等,处理计算处方中各种类型口服降糖药物(双胍类、胰岛素增敏类、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磺酰脲类、中成药类)的出现频次,以及药物单用和联合用药的频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

在19550张门诊处方中共筛选出1017张口服降糖药处方,构成比为5.20%。在全部处方中口服降糖药出现频次共有779次,双胍类降糖药出现频次最多,其中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缓释片分别出现129次(16.56%)及105次(13.48%);磺酰脲类降糖药中的格列美脲及格列喹酮片分别出现67次(8.60%)及32次(4.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中的阿卡波糖片出现120次(15.40%),具体见表1。

2.2 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分析

在1017张口服降糖药处方中,单用处方有409张,构成比为40.22%;双联处方有401张,构成比为39.43%;三联处方有178张,构成比为17.50%;四联处方有29张,构成比为2.85%。其中双联处方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三联处方中,主要是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中成药类以及双胍类+磺酰脲类+中成药类;四联处方中,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磺酰脲类+中成药类以及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类+格列奈类+中成药类,具体见表2。

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口服降糖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合理性研究1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以代谢紊乱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进入晚期阶段常常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5]。目前,糖尿病在临床尚无法彻底治愈,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手段进行干预后若仍无法达到理想血糖水平,则需要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进展过程中不同患者病例和生理特征的差异,临床提倡对症用药,从而实现长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目的,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全部处方中口服降糖药出现频次共有779次,双胍类降糖药出现频次最多,其中二甲双胍及二甲双胍缓释片分别出现129次(16.56%)及105次(13.48%)。二甲双胍能够对肝脏的糖异常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借助外围组织有效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研究发现,在基本一致的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条件下,二甲双胍最佳有效剂量,即每日2000mg的降血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6]。同时,二甲双胍还能够对心血管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减少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导致的体重上升情况。国内外对糖尿病的指南中,均建议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将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的药物之一。在我院口服降糖药中二甲双胍出现频次最高,体现了该药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地位。本次研究显示,磺酰脲类降糖药中的格列美脲及格列喹酮片分别出现67次(8.60%)及32次(4.11%)。磺脲类也是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类降糖药物之一,此类药物常常用于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之中[7]。对于磺脲类药物的应用,一旦用药不当可能引起低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易造成体重上升。格列美脲属于第三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强组织胰岛素敏感程度,从而实现较强的降糖效果。由于格列美脲疗效明显且价格便宜,近年来也愈发受到临床医师青睐。本次研究显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中的阿卡波糖片出现120次(15.40%)。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口服降糖药是临床相关指南推荐的治疗糖尿病一线用药,以阿卡波糖最具代表性。阿卡波糖能够抑制小肠上部对人体所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阿卡波糖常常应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并且餐后血糖上升的糖尿病患者中。阿卡波糖用药后不会造成体重上升,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较低。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结合患者病情,通常采取单药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但由于糖尿病病因和致病机理的复杂多样,并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其他心血管、肾部等原发性疾病,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在用药特征和作用机制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需要结合病理状态采取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当单一用药不能控制血糖水平,则需要建立在药理学原则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充分发挥药物协同增效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降糖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在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方面基本合理,不存在药物滥用现象,药物应用以单一用药和双联用药较多,三联及四联用药情况较少。

参考文献

[1] 海彦娟.口服降糖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分析[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4):120-121.

[2] 毛乃云.试论48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特点及合理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155-156.

[3] 张倩.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103-105.

[4] 杨文芬.2015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5(3):49-50.

[5] 韦坤璇,罗俊.我院门诊2013—2015年降血糖药使用情况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2):172-173.

[6] 樊鑫. 2013年—2016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药房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4):537-539,542.

[7] 侯超,周存霞,孙秀颖,等.2014年—2016年天津市人民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11):2251-22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