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作者: 佘珍珍 吴慧萍 史荣芬【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4月—2023年3月作为研究展开阶段,取60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平均速度及峰值速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偏瘫、DVT、失语症、精神及智力障碍)以及满意度情况更为优越(P<0.05);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及Fg)对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有助于降低DVT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集束化护理;预防措施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on prevention of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SHE Zhenzhen, WU Huiping, SHI Rongfen
Nanjing Jiangning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119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measures on preventing lower extremities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Methods:From April 2021 to March 2023as the research phase,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routine nursing and cluster nursing were given respectively.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nursing,th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femoral vein (average velocity and peak velocity),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emiplegia,DVT,aphasia,mental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uperior (P<0.05);The differences in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icators(APTT,PT,TTand F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relatively small (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postoperative intervention using a cluster nursing model can help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VT,improve nursing quality,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body.It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Cluster nursing; Preventive measure
因非外伤所导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的出血症状在临床上称为脑出血,作为突发急症,具有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等特点[1]。针对此类人员多是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需要通过长期卧床,下肢在此过程中运动量少,静脉血液流动速度缓慢,容易出现凝结障碍,容易引发DVT[2]。基于此,临床应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集束化护理是现阶段常用的模式之一,主要是将现有明确且具体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患者,以提升预后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纳入标准:(1)通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疾病史询问、观察相关症状等多种手段明确存在脑出血;(2)利用书面表述联合语言讲解研究相关内容,在无他人影响的前提下,获取本人及其家属的自主同意。排除标准:(1)对其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可见功能障碍者;(2)因疾病或遗传等因素,导致日常沟通能力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的通畅,遵循医嘱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注重日常饮食及运动指导等。观察组则利用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1)基础护理措施:对手术创口进行定期检查,日常衣服保持宽松及柔软,避免伤口处出现感染情况,对双下肢的皮肤颜色、状态、温度等进行观察,对病情变化展开定期观察,意识清醒者指导其定期进行下肢运动,存在意识障碍者,需定期翻身、更换体位,注重被动活动,以免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2)强调日常饮食:术后早期需给予流质饮食,注重蛋白质及维生素的补充,根据机体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正常饮食中注重摄入低脂、容易消化、高纤维素等食物,增加水果及蔬菜的摄入,确保排便通畅,避免出现用力排便。(3)早期预防:注重术后身体康复的训练,手术结束早期可给予被动肢体锻炼,随着机体的恢复,逐步强化运动强度,增加下肢运动,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对下肢肌肉双侧足踝进行被动锻炼、按摩等,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清醒患者需鼓励其进行主动运动,注重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4)DVT相关知识宣教:护理中还应告知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脑出血、DVT的认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症状、危害性、治疗方式等内容,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以此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正确行为的实施。宣教过程中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宣教形式,如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实现持续性宣教,注重个体差异,为其选择适当的宣教方式,以确保教育有效性。
1.3 评断标准 股静脉血流速度:主要涉及平均速度及峰值速度。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涉及偏瘫、DVT、失语症、精神及智力障碍。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工具为自拟问卷,评估分值介于80~100分时,可将其判定为非常满意;分值介于 60~79分时可判定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护理前,两组股静脉血流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比较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股静脉血流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2.3 两组凝血指标的对比 两组护理前后各凝血指标相似度较高,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4所示。
2.4 两组满意度的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3讨论
当机体存在脑内部血管破裂情况时,可导致脑出血的发生。脑出血的存在可影响到机体的运动功能,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为开颅手术[3]。术后机体的恢复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若存在护理不当的情况时,可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加上术后需要卧床静养,肢体缺乏自主运动,下肢血流动力学存在异常,容易导致DVT的发生[4]。DVT主要是下肢深静脉血液出现凝集,患病后下肢可出现明显疼痛、皮肤发紫、溃疡、肿胀等情况,血栓脱落还可导致肺栓塞,增加患者所面临的风险[5]。基于此,临床在应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时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集束化护理模式后股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对凝血功能指标影响较小,但整体而言,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及DVT的发生。集束化护理作为综合护理措施,基于循证基础的护理,充分评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护理中从基础护理措施入手,定期检查切口,注重服装的舒适,密切关注双下肢的情况,根据意识情况给予相应的活动指导。注重日常饮食的干预,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术后早期给予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随着机体的恢复,逐步向正常饮食发展,注重低脂、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术后长时间卧床,可影响胃肠功能,饮食中注重蔬菜及水果的摄入,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同时施予相应的预防措施,注重对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活动,由此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下肢活动有助于增强肌肉收缩力,给予周围血管一定压力,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注重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增加知识储备,从思想层面进行影响,对日常行为进行规范,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DVT,该并发症的出现容易增加机体不适,延缓术后的恢复时间。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股静脉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也随之上升,对机体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更具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健慧,张小燕,谢萍,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4):643-644.
[2] 李惠端.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8):47-49.
[3] 李巧,黄庆群,蒋秋媛,等.早期四级活动联合气压治疗预防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9):130-132.
[4] 白雨翡,齐艳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306-307.
[5] 李银霞,秦云霞.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