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分析
作者: 刘芳利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标准化手术室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0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手术室护理模式分组,A组(标准化护理)39例,B组(常规护理)39例,比较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比较,A组下床、排气、肠鸣音恢复较早,置管、住院时间较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比较,A组发生率为2.56 %,B组为15.38 %,A组预后较好(P<0.05)。结论:采用标准化手术室护理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护理,可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手术室护理;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根治术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operating room nursing for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LIU Fangli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Operation Ro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operating room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divided into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ode, group A (39 cases) (standardized nursing), group B (39 cases)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postoperative recovery, group A got out of bed, exhaust gas and bowel sound recovered earlier, catheterization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horte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56 % in group A and 15.38 % in group B. The prognosis of group A was better (P<0.05). Conclusion: Using standardized operating room nursing for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educe complications, nursing effect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Standardized nursing; Operating room nurs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结直肠癌为高发性消化系统肿瘤,致病原因复杂。根治术切除病灶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传统开腹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风险高。腹腔镜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创伤。为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预后,需要配合实施手术室护理[1]。常规护理对此类重症手术应用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手术护理要求。标准化护理是针对同类病情设计的规范护理模式,强调应用严谨规范的流程,护理目的明确,执行方案严谨,以期尽可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本文从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治疗患者中选取78例,说明标准化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78例结直肠癌病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术。A组39例(标准化手术室护理),男17例,女2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72±7.69)岁,B组39例(常规手术室护理),男18例,女2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8.75±7.65)岁。资料可予分析(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结直肠癌;②符合腹腔镜根治术指征;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④免疫系统正常。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③精神、智力异常;④资料不全。
1.2 方法
A组:(1)术前护理:①标准化基础管理:规范构建患者档案,全面了解病史、评估健康状态,明确治疗禁忌。遵医嘱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对症干预,调节患者营养状态,稳定基础健康状态,做好手术准备。②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和主要思路,同步家属宣教,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治疗信心。③消化系统调节:针对肠梗阻患者,术前3 d患者服用石蜡油,科学禁食管理与肠外营养。术前1 d饮食管理,进食流食。手术前夜严格禁食和饮水管理,使用硫酸镁,预防便秘、肠梗阻。④手术室准备:术前检查手术需要使用的腹腔镜、超声刀等器械设备,做好设备无菌管理,检查术中所需备品。⑤备皮护理:棉签蘸肥皂水清洁脐部皮肤,然后碘伏消毒。(2)术中:辅助患者调整体位,头低脚高,肩部垫肩托,使用沙袋辅助固定体位。患者双下肢使用双层脚套,然后使用搁脚架固定。使用手板置右手,开创上肢静脉通道。辅助手术医师插管麻醉,固定手板。患者术中手腕外展控制在90°以内。术中患者较易低体温,加强术中保暖。配合医师操作,安装穿刺器、检查切割缝合器、护理腹腔镜设备。术后使用腹腔冲洗机和43 ℃无菌蒸馏水冲洗腹腔,核对器械,确认无误后医师关闭小切口,缝合操作。(3)术后:完成手术后,加温氯化钠溶液清洗患者腹部,清除血迹、消毒液等,进行局部皮肤清洁。遮盖裸露处皮肤保暖。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麻醉苏醒进度。患者麻醉清醒后送回病房,规范动态疼痛评估和镇痛用药。规范回收手术器械,严格清洁消毒,干燥保存。术后1~3d回访患者,通过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疼痛护理需求。术后规范引流护理,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流量变化。观察造瘘口变化,预防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B组:术前健康宣教,简要说明手术方法和围术期禁忌,促进患者配合。术中辅助医师进行手术操作,做好无菌管理、保暖操作。术后镇痛、引流护理,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术后恢复情况:统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统计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A组术后可较早下床、排气、恢复肠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A组1例,总发生率2.56 %(1/39);B组6例,总发生率15.38 %(6/39);A组发生率(2.56 %)
3 讨论
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在标准化护理中,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交接管理[2]、优化安全干预机制[3]、全面预防感染[4],降低手术风险、改善护理质量。结直肠癌根治术可缓解癌症不良进展,促进患者预后[5]。标准化护理模式基于循证依据、临床经验,定位手术高风险问题,明确护理要点,护理方案科学、有效[6]。针对患者实施规范饮食管理,根据手术要求严格禁食禁水,予以肠外营养干预,从而调节营养状态,提高患者抵抗力,对手术恢复具有积极作用[7]。
本次研究显示,A组预后较好,治疗效率较高。术后恢复效率显示,A组可较快恢复消化功能,早期下床活动,缩短置管、住院时间。标准化护理根据腹腔镜手术需求,构建标准化模式,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执行护理措施,减少护理随意性,护理措施严谨、科学,有利于术后恢复。
并发症显示,A组术后仅发生1例手术部位感染,B组除切口感染外还发生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瘘。规范护理操作,标准化病情监控、镇痛和引流护理,有利于促进预后。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是现代结直肠癌常用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在腹腔内置入影像管道,借助特殊操作器械切除腹腔内肿瘤。该手术为微创术,常规结直肠癌开腹术切口通常为15~20cm,腹腔镜术切口通常为3~5cm。应用NOSE手术等新型技术,创伤进一步减轻,有利于术后恢复。腹腔镜术与开腹术切除病灶和根治肿瘤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目前以腹腔镜术为主,开腹术率相对较低。配合标准化手术室护理可促进手术操作顺利实施和患者顺利预后。
制度管理方面,针对性整理结直肠癌腹腔镜术相关资料,综合临床经验、医院历史资料制定护理方案。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制度培训,全员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综合分析手术常见问题,总结风险因素,以此为依据持续完善制度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规范化协同作业管理,分析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重点难点,加强执行管理,保证护理方案高质量执行。
环境管理方面,对手术室进行无菌管理。手术室卫生问题较易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影响手术安全。为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风险,加强空气环境管理与无菌控制,为手术操作准备优质环境。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标准流程。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护理责任和手术配合要求,在进行护理交接等工作时完善护理文书,完善工作衔接。
专业培训方面,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加强护理培训和实践演练。在护理执行中,由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开展护理工作,优化排班管理。定期集体学习和讨论,制作手术室护理工作手册,明确护理制度要求和护理难点,积极适应手术室操作需求。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标准化手术护理具有显著应用价值。通过标准化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效率较高,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较少,预后较好,临床护理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徐敏.分析手术室护理在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S1):235,237.
[2] 刘丽,蔡云霞,谢美英.基于SBAR模式构建多媒体可视标准化交接管理系统及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交接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23,30(8):39-43.
[3] 任丽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20):3736-3737.
[4] 刘秀梅.控制医院手术室感染风险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评《手术室护理操作指南》[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24):91.
[5] 魏素芳,管淑平,杨晓娅,等.《结直肠癌》出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 31(5):525.
[6] 熊永乐,方茜,陈捷,等. 2015年—2021年国外手术室护理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22,19(5):467-473.
[7] 宁洁,舒玉珍,林爱珍,等.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基于预后营养指数评估的营养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1, 36(2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