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配置中心输液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
作者: 蒋倩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配置中心输液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1-3]。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到医院进行静脉输液的5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置管理,观察组加强静脉配置中心管理,比较两组输液配置差错发生率及造成差错的因素。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分析静脉配置中心输液发生差错的因素[4-7],并针对相关因素做出预防,能够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及安全性。
【关键词】静脉配置中心;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infusion safety in intravenous allocation center
JIANG Qian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harmacy Department,Chongqing 40001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infusion safety in intravenous configuration center[1-3]. Methods: 500 patients who went to the hospital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rengthened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enous configuration center, and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infusion configuration errors and factors causing err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rough comparison, the error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Understanding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of infusion errors in intravenous configuration center[4-7] and making prevention according to relevant factors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errors,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medi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infusion.
【Key?Words】Vein configuration center;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符合GMP标准并根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和静脉营养液总量的配置。但静脉配置中心的环境因素、软硬件设备建设、人员素质等因素(可见颗粒、输液袋破损、渗漏、剂型错误等)造成差错。本文主要分析静脉配置中心输液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3],以下为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到医院进行静脉输液的5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0例。观察组,男138例,女112例,年龄0岁~16岁,平均年龄(8.35±6.39)岁;对照组,男135例,女115例,年龄为0岁~16岁,平均年龄(8.36±7.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置管理,观察组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管理:(1)药品管理 药品采购应根据药品种类、药品性质、给药周期和储存条件的不同,有计划地进行。药品的验收入库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进行,药品的储存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要求进行。同时,参照药品说明书,药品仓库设有常温仓库(不超过30℃)、冷库(不超过20℃)、精神药品专用柜台、贵重药品专用柜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系统管理,应提前半年发出预警,库存设置基准警报。湿度保持在45%~75%,每天应有专人对温度、湿度进行跟踪记录。同时设置备用电源。为防止和控制停电,药品与墙壁、药品与屋顶(梁)的距离不得小于30cm。与仓库散热器或加热管的距离不得小于30cm。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cm。此外,仓库之间的主通道宽度不得小于200cm。辅助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00cm。药品按照先进先出、近有效期先出的原则交付;(2)完善静脉配置管理 完善静脉调配中心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流程中的漏洞,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药品知识培训和考核。积极探索药品布局,争取最大限度的合理布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高危药品,毒、麻、精神药品;(3)加强配药培训 针对医嘱的不合理性,积极与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沟通,规范处方发放,明确医生医嘱发放权限,规范护士医嘱校对培训。积极发展审前制度,在医生开处方时提供药物信息提示;患者生化指标不达标;用药剂量超过常规剂量;可能重复用药等;(4)加强无菌操作 国家对无菌室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有明确规定。洁净区应保持100级洁净区的平板杂菌数,10000级洁净室的平板杂菌平均数不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内的平均细菌数量不得超过3个菌落。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紫外线灯照射灭菌30min以上,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扫。手术后及时清理无菌室,然后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min。在进入无菌室之前,用肥皂或消毒剂洗手,然后更换缓冲室内的特殊工作服、鞋、帽、口罩和手套(或用75%乙醇再次擦拭双手)。进入无菌室操作前,应将进入无菌室的药品、器具擦拭干净,用75%乙醇消毒,并清除颗粒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差错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设备因素、人员因素。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静脉输液差错发生率:通过比较,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患者安全,也关系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从处方审查到药物混合和分配有许多关键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造成不良后果。例如,药物储存需要合适的环境,包括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合理的空间。不适当的药物储存条件会影响药物质量和患者的输液安全。无菌配置室对细菌和颗粒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细菌和微粒的数量严重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净化系统不合格将严重威胁患者输液安全。此外,操作人员的药物理论知识水平不同,对操作程序的熟悉程度不同,工作时间长,疲劳,可能会影响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医生开出的不合理处方,如溶剂选择不当、剂量不当、禁忌药物配伍、给药途径不当等,最终会影响患者输液安全。通过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加强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与考核,可以显著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了解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存在的安全问题[8-10],分析存在的差错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及输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月娣,李贵利.静脉配置中心输液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海峡药学,2019,31(9):291-292.
[2] 毛铁英,姜桂平,刘研.静脉配置中心针对产生静脉输液微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59.
[3] 尹丽,周玲.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预防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10-111.
[4] 吕晓燕.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预防分析[J].家庭心理医生,2014, 10(10):364.
[5] 叶静淑,廖莉,陈晓瑾,等.HFMEA在儿童门诊PIVAS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11):10-12.
[6] 钟丽君,廖紫琼,赖宝龙.风险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J].中国处方药,2020,18(9):36-38.
[7] 刘冰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2):40-42.
[8] 黄寿和.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转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J].安徽医药,2007(9):846-847.
[9] 文艳秋.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创新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0.
[10] 钟旭丽,王翔岩,林爱华,等.儿童静脉输液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干预模式探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