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MPV的水平及其与BNP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许抗抗
【摘 要】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水平及其与B型钠尿肽(BNP)的相关性。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经由我院治疗的众多患者中,选出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人视为常规组,采集两组MPV、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指标及BN P指标,分析MPV、NLR与BNP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MPV、NLR、BNP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V与血浆BNP水平能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NLR能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高水平的BNP,可作为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关键词】心力衰竭;MPV;BNP;NLR;相关性
Levels of MPV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BNP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XU Kangkang
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platelet mean volume (MPV)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100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n 100 healthy people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routine group, and two groups of MPV, Neutrophil / lymphocyte ratio (NLR) indicators and BNP indicators were collected,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PV, NLR and BNP. Results: The levels of MPV, NLR and BN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Conclusion:MPV and plasma BNP levels can reflect the condition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and NLR can predict high levels of BN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an be use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hort-term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Key?Words】Heart failure; MPV; BNP; NLR;Correlation
心力衰竭(HF),简称心衰,是指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未能将静脉回流血量完全从心脏排出,使得静脉系统充血,缺少动脉系统的血液灌注,导致心血管疾病综合征,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1]。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发展到最后阶段的综合性疾病。大部分心力衰竭都是从左心衰竭开始的,最初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基本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引起心力衰竭发生[2]。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超负荷、炎症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可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后引起泵血,降低了充血功能。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比较低,提示重要的发病机制并未改变目前的治疗方法[3]。这种未修饰的致病机制之一也许是持续性炎症。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持续活化,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4]。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血小板参数对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的明确研究。N LR代表了近年来一种新的复合性炎症标志物,与其他炎症标志物相比,NLR将两个不同但互补的免疫通路进行有效利用[5]。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代表全身炎症程度,数值越高,表明心肌损害越严重,左心室功能越差,患者预后越差。低淋巴细胞计数代表身体对应激反应水平,数值越低,应激反应越大,心肌耗氧量增多,出现和恶化衰竭的可能性就越大[6]。所以,监测心力衰竭患者的 MPV 和BNP两个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经由我院治疗的众多患者中,选出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人视为常规组。实验组,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45岁~85岁,平均年龄(66.89±7.23)岁;常规组,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46岁~88岁,平均年龄(67.23±9.78)岁。两组均对本次试验知晓,并签字认可。
排除标准:已知的影响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的疾病,如造血系统疾病,癌症病史和/或行化疗治疗,慢性炎症,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入院3个月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急性心肌梗死,或在过去的6个月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3个月内失访的患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6mL,常规组在体检时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6mL,使用机器:迈瑞BC-56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其中3mL平均血小板体积,其他3mL在2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检测BNP水平时用双向侧流免疫法,试剂盒由上海纪宁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收集所有入组患者血常规,记录患者血常规内MPV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并记录两组患者BN P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MPV、NLR、BNP水平:实验组MPV、NLR、BNP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 (CHF) 是指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的持续性心力衰竭状况。心力衰竭治疗的最终目的有缓解临床表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心肌重构机制采取方法,阻碍心肌重构,进一步使得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降低。NLR是一种新的复合性炎症标志物。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代表全身病情加重,数值越高可能提示心肌损伤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研究表明,NLR可以用作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和高死亡率的独立高危标志物。所以,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掌握疾病发展趋势,从而找出心力衰竭靶点抗炎治疗基础。孙晓迪研究了12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试验表明以下因素都可以作为独立因素进行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NLR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采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后得到的一项临床检测指标,属于血常规检查。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变化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密切相关。大多数时候,血小板减少是由于周围血小板的损害,MPV增高。心力衰竭患者伴有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刺激MPV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心力衰竭越严重,血小板活化水平越明显。本次试验中,实验组MPV、NLR、BNP水平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NP是心力衰竭的标志物,一方面可以表现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等。在临床当中可以用于鉴别患者目前是不是心力衰竭,同时还有助于为心衰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及评估心衰患者的预后。如果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这个指标持续性的升高,往往提示着患者预后不良。所以,MPV和BNP血浆水平可以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
综上所述,MPV与血浆BNP水平能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变化,NLR能预测心力衰竭患者高水平的BNP,可作为心衰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 刘红伟,李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MPV,血浆BNP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2):127-128.
[2] 顾俊燕,康旭烽,邵福利.BNP水平对心衰患者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J].心理月刊,2019,14(4):109-110.
[3] 李俊强,罗巍.美托洛尔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TnT,BNP,IL-12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0,4(17):23-24.
[4] 朱广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35.
[5] 温红静,卢雄豪,余光勇,等.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尿NGAL水平与血清 pro-BNP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分析[J].河北医学,2019,25(5):711-716.
[6] 刘悦晴,黄淑顺.血清脑钠肽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6):8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