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 李嘉嘉 徐宁

【摘要】目的: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之前,探究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5例血液样本及其相应的检测结果,以此来探究在进行采血之前标本标准的质量控制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发现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采血部位、样本检测时间都会影响到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测分析的结果。本文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论:在进行采血之前,医院要控制好采血的质量标准,以此减少采血出现的误差,提高血常规检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因素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before clinical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 Jiajia, XU Ning Inspection Department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65003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control factors of blood samples on the test results before the routine clinical blood test analysi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75 blood samples in our hospital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test result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quality control factors of the specimen standards before blood sampling. Resul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blood collected, the time of blood collection, the location of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time of sample testing will a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blood routine testing and analysis. This article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based on these factors. Conclusion: Before blood sampling, the hospital should control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blood sampling to reduce errors in blood sampling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ood routine testing and analysis results.

【Key?Words】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Quality control of blood samples; Factors

血常规在临床检验中是比较常用的一项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等检查内容,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在采集血样标本之前,会有各种因素引起血液样本的质量不过关,最终影响到临床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的275例血液标本以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55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45.1±1.5)岁。在这些患者当中,有90例血液样本,出现了临床检验误差。在出现误差的病例当中,46例患者是末梢采血,而44例患者是静脉采血。这些患者均排除了机体内激素以及环境等混杂因素[1]。

1.2 方法

患者在进行采血过程中,严格按照采血标准进行采血,合理地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对患者体内激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排除分析。每一份血样都进行实名登记管理,定期定人进行临床内检测的试剂是否处于有效期,确保待检样品以及质控样品处于同一水平。每一步的检测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来进行。

1.3 观察指标

主要针对患者不同的采血部位、不同采血时间和不同的检测时间,对患者体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技术水平,以及血红蛋白的剂量水平进行整体性评估,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此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采血样本,探究进行采集之前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采血部位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的对比

在静脉血中,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计数要高于末梢采血,而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的基数要低于末梢部位采血(P<0.05)[2],见表1。

探究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0

2.2 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

当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的时候,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均要高于未进行立即检测的患者的计数值,其中当血液样本超过了三小时之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立即检测的血液样本值,见表2。

探究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1

2.3 不同的采血时间对于血常规检查的影响

在本文90例出现误差的血液样本中,其中由37例因为采血时间不同引起血常规检测出现一定的误差,在下午采血时,血常规指标均较早晨采血指标高(P<0.05),见表3。

探究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2

3 讨论

在本文当中主要针对275例血液样本,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在血液样本采集之前所造成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

3.1 采集血液样本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解决对策

3.1.1 药物的影响因素 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采血操作之前,要对患者近期的用药史进行详细咨询。如果患者近期存在使用药物的情况时,那么最好建议患者停药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血液检查,以免药物因素会影响到最终的血液检查效果,出现误诊的情况。

3.1.2 采血部位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在临床当中进行血液样本采血的时候,采血的部位是静脉血或者是末梢血。虽然我们人体其他部位也可以进行血液的采取,比如手指血或者是耳垂血等。但是进行此部位的采集的时候,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会使得血液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血液指标也发生变化[3]。

3.1.3 采血时间的影响因素 人体内环境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在日常生活当中,机体的饮食运动以及睡眠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体血液成分的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都会影响到血液检查结果的水平,得到不同的检测结果,另外患者的心情好坏也会影响到血液指标。

3.1.4 采血量及抗凝剂浓度的影响因素 一般在采血过程当中,医务工作者会将血液样本放入抗凝剂当中,基本上临床当中会选择溶解度高,对白细胞形态影响较小的抗凝剂,K2-EDTA抗凝剂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有研究表示在临床过程当中K2-EDTA抗凝剂最佳使用浓度是1.5mg/mL。当抗凝剂浓度太高的时候,就会导致血常规当中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计数也相应偏高,所以抗凝剂浓度的使用也是其中需要控制的一项因素。

3.2 其他 除了上面针对血液样本检测的控制因素之外,还要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修养,让医护人员重视采取样本质量的控制,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控制好采血人员操作技术的娴熟性。

4 讨论

首先,采血人员应熟悉穿刺技术,如果出现反复的穿刺会引起机体溶血凝血等功能的亢进,发生凝血反应。其次,采血过程中要保证排空空气,如果有气泡产生的话,也会造成溶血发生。最后,采血结束后要取下针头,然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中,同时还要避免剧烈碰撞血液样本试管[4]。

综上所述,在进行临床检验血常规分析之前,一定要把控好血液样本采集的质量问题,严格按照采血标准进行采血操作,把控好患者的采血部位、采血时间以及采血量和运输方面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长新,王迎新.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7):139-140.

[2] 张鑫.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5):80-81.

[3] 吴亮亮.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J].人人健康,2020(1):93.

[4] 古丽尼格尔·阿不都尼牙孜.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 175,18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