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效果观察

作者: 席苗苗

袋鼠式护理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效果观察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中采取袋鼠式护理(KMC)干预的效果和改善神经行为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接诊的7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依据抽样法等比分组,就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采取KMC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神经行为状况,观察组中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和原始反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损害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5.56%<25.00%),P<0.05。结论:应用KMC护理对改善患儿神经行为能力效果突出,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减少神经损害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袋鼠式护理;神经行为

Effect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on neurobehavior of asphyxia childre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XI Miaomiao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kangaroo mother care (KMC) intervention in asphyxia childre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improve neurobehavior. Methods: 72 children with asphyxi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1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equal ratio of sampling method.The effects of routine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KMC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behavioral ability,active muscle tone,passive muscle tone,general response and primitive refl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levels of respiration,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nerve dam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56%<25.00%),P<0.05. Conclusion: KMC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children’s neurobehavioral ability,helping to stabilize vital signs and reduce nerve damage.

【Key Words】Asphyxi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Kangaroo mother care; Neurobehavior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分娩后因呼吸系统发育障碍,机体气体交换功能受到损害,促使患儿无法正常呼吸,最终造成窒息[1]。因窒息极易诱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因而术后进行有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袋鼠式护理(KMC)是指新生儿的母亲(父亲)以类似于袋鼠等有袋动物的方式照顾婴儿,将新生儿直立贴在母亲(父亲)胸前,以提供温暖和安全感。通过照顾新生儿的呼吸、循环、能量代谢、睡眠等方面,对孩子的护理更全面,母子关系也能得到改善[2-3]。基于此,本文探讨采取KMC护理的效果,正文如下。

1 研究材料及应用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19年5月—2021年5月,对象:我院72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对其分组。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胎龄36~41周,平均胎龄(38.5±1.16)周;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9.05±1.17)周。纳入指标:①均符合重症监护室窒息诊断;②研究获审,患儿家属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指标:①合并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②母亲并发慢性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重要脏器病变者;③依从性差。组间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即密切监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加强家属健康教育,指导患儿药物治疗、饮食和生活干预,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同时尽量避免对患儿头部搬动,降颅内压,控制血糖水平。

1.2.2 观察组采取KMC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护理前准备 评估新生儿身体情况,由专业医师测评患儿有无符合KMC要求。护理人员向家属提前告知并详细讲解KMC护理内容和护理重点,明确其重要性和优势;通过视频或模型演练指导患儿母亲袋鼠式怀抱姿势、抚触技巧等技能,并提醒护理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并让母亲掌握对新生儿身体观察,了解检测生命体征仪器,鼓励母乳喂养。(2)护理环境 因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全,抵抗力低,需实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同时病房内备好相应治疗仪器,如监护仪、呼吸机等。调整室内灯光亮度,以防光亮对新生儿的眼睛刺激;保证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维持恒湿状态,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时刻观察患儿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清洁,在进行吸氧时,时刻注意调节氧气浓度。(3)护理操作 正式护理前,观察窒息患儿呼吸状况,确保其可脱离呼吸机帮助正常呼吸。患儿母亲身着简单、宽松的衣服坐于病床或凳椅上,由医护人员帮助患儿更换尿布,指导患儿身体呈俯卧状紧贴于母亲裸露胸口前,将头偏向一侧,确保患儿的肌肤全面触碰到母亲肌肤,保证母体温暖和触感,另外用医用棉被遮盖住患儿裸露在外的背部。母亲可用一手轻托患儿臀部,避免滑脱,另一手可轻抚其背部,提供安全感,持续0.5h。期间可播放轻缓音乐,或加强母亲同患儿的交流及抚触,适当进行头部、肌肤亲吻,让患儿更加舒适放松。2次/d,时间段为09:00-12:00和18:00-21:00,2~2.5h/次,连续护理1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神经行为水平,判定:依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评测,内容包括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和原始反射五项,每项得分越高患儿神经发育越佳。(2)观测护理后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测评:使用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探头置于患儿足背。(3)就两组患儿存在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和脑瘫等神经损害发生率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袋鼠式护理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效果观察1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袋鼠式护理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效果观察2

2.3 两组患儿神经损害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神经损害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5.56%<25.00%),P<0.05,见表3。

袋鼠式护理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效果观察3

3 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作为临床常见病症,受病情不稳定、病情程度较重等影响,常需接受侵入性检查,包括采血、肌肉注射和输液等操作;再加上患儿年龄小、各项生理功能发育不全等,患儿易出现哭闹、不安、恐慌、焦虑等心理情绪,治疗难度较大。此外,受生理疾病反复刺激,患儿各项相关指标有所波动,如心率上升、血氧饱和度降低、颅内压升高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发展,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健康,生活质量低下[4]。

现代护理发展中,人性化仍旧是护理模式前进的目标和方向。KMC作为新兴的一类护理模式,主要适用范围在新生儿疾病护理中。其作用原理是将患儿同父母的接触机会增加,由母亲共同参与到护理中,促使患儿有更多时间受到母亲的照顾及安抚[5]。干预过程,一方面经由皮肤接触、肢体和语言上的安慰等方式有利于缓解患儿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增进母婴间的距离和感情。另一方面,母体身上的心跳和呼吸陪伴能改善患儿深睡眠,同时母亲身上的独特味道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加快血浆皮质醇移植浓度;反之,母亲陪伴在幼儿身边缓解因过于担心患儿病情引发的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配合度。此外,该护理还能充分促进母乳喂养,提高喂养率,进而增强患儿成长发育和早日康复;而母亲在照顾看护患儿的同时,也对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6-7]。

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和原始反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皮肤是人类感觉器官中最原始、最敏感的,采取KMC护理干预,通过长时间、大面积进行皮肤抚触,由皮肤中的传感器将所获得的的视觉、听觉、触觉、行为等信息至中枢系统,进而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刺激神经细胞,加快神经信息传递,从而利于神经系统发育,减少神经系统组织受到损伤[8]。

观察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取KMC护理,从能量代谢、睡眠、呼吸循环等多方面施展全方位、多角度护理,同时有效改善母婴的关系;且实行KMC护理期间维持室温处于恒温状态,这样对患儿的新陈代谢有着积极作用。

观察组的神经损害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5.56%<25.00%),P<0.05。这表明实行KMC干预有助于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加快患者机体恢复,临床安全性更高。

总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中开展KMC护理效果突出,有效改善神经行为能力,稳定生命体征,降低神经损害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苏馨,杨银凤,王丹,等.袋鼠式护理模式配合婴儿抚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2):1415-1417.

[2] 陆丹琼,王金燕,余霞,等.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的神经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2):909-912.

[3] 林春秋,宁雪梅,刘学春.袋鼠式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发育的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6, 26(6):666-667.

[4] 蒋晔晖,林梅芳,洪爱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父母实施袋鼠式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 34(5):454-456.

[5] 陈晓艳,毋艳,闫会丽.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医刊,2019,54(10):1153-1155.

[6] 朱萍,高丽丽,卢惠琴.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生化水平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117-119.

[7] 蒋红芳.袋鼠式护理对NICU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8,17(8):45-47.

[8] 翟佳,何婧,梅花,等.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160-1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