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 张纪

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0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社区患者实施预防接种护理时,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社区预防接种儿童53例,护理模式分组,A组(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26例,B组(常规接种护理)27例,比较护理质量、家长负性情绪、儿童表现。结果:护理质量比较,A组高于B组(P<0.05);家长负性情绪比较,A组焦虑评分低于B组(P<0.05);儿童表现比较,A组低配合[23.08 %(6/26)]低于B组[51.85 %(14/27)](P<0.05)。结论:社区预防接种护理中应用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儿童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缓解家长负性情绪,改善儿童接种配合表现,临床效果显示。

【关键词】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儿童护理;社区;预防接种

Effect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children vaccination

ZHANG Ji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 Hefei, Anhui 2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ccination nursing for communit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3 children with community vaccination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n=26) and group B (routine vaccination nursing) (n=27). The quality of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s of parents and children’s performanc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of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P<0.05). The score of anxiety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P<0.05).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the low coordination of group A [23.08 % (6/26)]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51.85 % (14/27)](P<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in community vaccination nursing for childre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lleviat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rents,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hildren’s vaccination coopera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shows that.

【Key Words】Standard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hild care; Community; Vaccination

社区医院是儿童预防接种的医疗机构,针对适宜儿童预防接种的目的是增强儿童抵抗力[1]。但是接种穿刺引起疼痛,而且接种环境陌生,儿童较易出现哭闹、抗拒等表现,拒绝配合接种,增加接种难度[2],家长在此过程中也常见焦虑情绪,较易发生无效沟通事件,影响护患配合与家长满意度[3]。常规护理模式对于接种儿童护理作用较差,低于家长预期[4]。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是采用标准化模式针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心理干预,以期稳定家长和儿童情绪,促进护患配合。本文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社区收治的儿童中选取预防接种儿童53例,说明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社区医院接诊的 53例预防接种儿童,A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6~20个月,平均年龄(13.25±4.10)个月;B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7~19个月,平均年龄(13.30±4.06)个月。资料可予分析(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精神、智力正常;②沟通能力正常;③符合预防接种指征;④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合并器质性疾病;③全身感染;④免疫系统异常。

1.3 方法

B组行常规接种护理:核对儿童接种卡,基于三查七对进行用药监护。规范消毒接种器械与儿童穿刺部位。接种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不良反应。半小时留观后,接种儿童无不良反应,针对性健康宣教,说明后续接种时间,促进家长按时接种。

A组基于B组行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1)护患沟通:与家属沟通,了解接种儿童用药史、健康状态,明确儿童个性特点,确定与接种儿童互动方法。(2)儿童心理干预:根据儿童表现,使用玩具、动画视频等吸引儿童注意力,耐心、亲切沟通,缓解儿童紧张,促进儿童放松。通过语言、表情给予儿童积极心理暗示,构建护患信任。(3)健康宣教:向家长宣教疾病预防知识,说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常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强调接种前后禁忌,促进家长有效护理儿童。(4)标准化建档:完善接种档案,定期更新儿童信息,针对性宣教、发放健康手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促进家长提高重视度。

1.4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质控表,总分(0~100)分,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态度、护理技术水平、护患沟通技巧、心理干预水平5项,(0~20)分/项。质控评分越高,显示护理质量越高。质控表Cron - bach’s α系数0.91,信度0.94。

家长负性情绪: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 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家长负性情绪。轻度焦虑:SAS评分(50~59)分;中度焦虑:SAS评分(60~69)分;重度焦虑:SAS ≥ 70分。

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1
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2

儿童表现:统计儿童接种过程中紧张、哭闹、恐惧、抗拒等不配合表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 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A组专业态度(19.98±0.02)分,技术水平(19.95±0.05)分,沟通技巧(19.89±0.07)分,心理干预(19.95±0.04)分,健康宣教(20.00±0.00)分,总分(19.97±0.03)分;B组专业态度(16.29±1.58)分,技术水平(16.43±1.69)分,沟通技巧(16.62±1.76)分,心理干预(16.51±1.98)分,健康宣教(16.73±1.40)分,总分(16.59±2.31)分;A组质量评分>B组(P<0.05),见表1。

2.2 家长负性情绪

干预前,A组家长SAS评分(64.03±7.81)分,B组(64.10±7.69)分,两组SA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A组(25.39±4.58)分,B组(40.13±6.22)分,A组SAS评分

2.3 儿童表现

A组紧张3例,恐惧1例,抗拒2例,发生率为23.08 %(6/26);B组紧张5例,恐惧3例,抗拒4例,哭闹2例,发生率为51.85 %(14/27);A组发生率(23.08 %)

3 讨论

儿童机体发育尚未完善,器官仍处于发育之中,抵抗力较弱,较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病[5]。预防接种是传染病预防重要方法,通过规范接种疫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大规模传染风险[6]。但是儿童预防接种具有风险性,接种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儿童心智不完善,常见不配合行为,导致接种时一次穿刺不成功、家长情绪不稳定,可能引起护患纠纷、家长投诉等。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儿童与家长依从性,促进接种顺利进行[7]。

在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针对家长进行科学心理干预,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技巧性安抚,缓解儿童对抗性,促进哭闹、挣扎等不依从性表现减轻,提升儿童配合度。同时与家长策略性沟通,促进家长正确认知预防接种目的和方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接种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面对儿童哭闹等行为,护患有效沟通,协同配合,尽可能高效率完成预防接种,缓解儿童不适感[8]。

本次研究中,护理质量显示,A组护理质量较高,优于B组。家长负性情绪显示,通过A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家长不良心态,促进家长心态稳定,积极配合接种护理。患儿表现显示,A组低配合行为发生率为23.08%,B组为51.85%,A组可促进患儿配合。

综上所述,通过标准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社区预防接种护理质量,促进专业、优质护理,减轻家长心理压力,缓解家长焦虑,稳定儿童、家长心理状态,促进儿童配合接种,护理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郑红茹,漆琪,马千里,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6):684-689.

[2] 李华,荚婉茹,胡伟军,等.陕西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神经系统疾病儿童预防接种临床回顾[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4):458-464.

[3]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免疫服务指导与评价专业委员会. 0~12月龄儿童联合疫苗使用和同时接种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8):1171-1177.

[4] 刘丽,汤奋扬,汪志国,等.2021年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学龄前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3):346-349.

[5] 钟家晖,易芳蓉,何正国,等.基于弱势人群个体可达性评价的社区服务设施配置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2,24(5):875-888.

[6] 胡丹丹.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免疫接种策略[J].临床儿科杂志,2022,40(3):184-188.

[7] 耿玲玲,胡伟军,陈艳妮,等.陕西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心脏结构异常儿童预防接种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28(1):88-93.

[8] 曹曼,赵金红,张娟,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6):1080-108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