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该如何护理

作者: 李钰

急性胰腺炎该如何护理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期死亡率较高。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及健康宣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剧烈上腹痛是最典型症状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受到多种病因影响,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水肿、出血和坏死的炎症。急性胰腺炎症状轻重不同,轻者临床多表现为水肿,预后良好。重者临床表现为出血、坏死,引发感染休克等,威胁患者生命。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突然发炎的疾病,其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剧烈上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典型的症状,痛感通常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放射,通常呈持续性和剧烈感。很多患者形容疼痛为刀割般的感觉。患者常常伴有恶心以及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由于胰腺的炎症,可能导致腹部胀气和不适。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烧,体温升高。由于疼痛和身体的应激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的现象。在一些情况下,如果胰胆管被阻塞,可能会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的表现。长期的胰腺炎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引起体重减轻。患者可能感到出汗增多、焦虑或虚弱等不适感。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就要尽快的到医院就诊治疗,避免对身体造成更进一步的影响。

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原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诱因有哪些?

1. 胆石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当胆石通过胆管进入胰管时,可引起胰管阻塞,导致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引发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2. 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酒精可直接刺激胰腺分泌,增加胰酶的活性,导致胰腺组织损伤。

3. 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导致胰腺组织缺血和炎症。

4. 药物: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5.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

6. 其他因素:包括腹部外伤、手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医源性因素,以及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等。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指导患者弯曲膝盖靠近胸部缓解疼痛,或指导家属按摩患者背部。如疼痛较为剧烈,常用的止痛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给予患者镇痛、解痉药物。患者尽量避免过度活动,以减轻疼痛。

禁食与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患者需禁食,以减轻胰腺负担。在禁食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采取适当的营养支持措施。在禁食期间通常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如果是轻症,一周后可进食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重症,等待病情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自主进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电解质水平,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补液治疗。同时,要确保患者的排泄功能正常,预防便秘或腹泻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坏死、感染等。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已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严密监测病情:在护理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腹部体征等,尤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量、脉搏等,避免出现低血容性休克以及器官衰竭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要教给家属相关生命体征监测的知识,指导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呕吐物,医护人员要观察颜色、内容物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出现低钾、低钙血症,需要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心理护理:患者可能因病情严重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

健康教育: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应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预防措施和康复知识。

急性胰腺炎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掌握必要的自我护理知识,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1.疾病知识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可能的并发症。

2.饮食指导:饮食指导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的关键。应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采取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胰腺负担。

3.生活方式调整: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重管理,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也是诱发胰腺炎的因素之一。

4.药物管理:向患者详细说明所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5.定期复查:告知患者急性胰腺炎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6.应对急性发作:教育患者在出现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其在发作期间应采取的临时缓解措施。

7.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时不要过于焦虑。必要时可推荐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