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知多少
作者: 李盼
疝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中。尽管疝气看似不严重,但如果忽视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这些人易患疝气
疝气的发生主要与身体某些部位的薄弱结构或压力增大有关。简而言之,疝气是指体内的器官或组织(通常是肠道或脂肪组织)通过人体薄弱点或孔洞向外突出,形成一个可见或可触摸的肿块。那么,为啥会得疝气?某些人从出生起就存在组织结构上的薄弱点,例如未闭合的腹股沟管或脐环缺损,这些先天弱点增加了疝气发生的风险。在后天的影响下,腹腔内压力增大:长期的咳嗽、用力排便、频繁提重物或妊娠等情况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诱发疝气。随着年龄增长,腹壁组织和肌肉逐渐退化、变薄,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易发生疝气。此外,部分患者在腹部手术后,切口部位可能成为疝气的潜在风险点,称为切口疝,经常从事体力劳动、长期站立或有肥胖问题的人,因腹壁承受压力较大,也更容易患疝气。
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局部隆起是疝气最明显的特征。在腹股沟、脐部或切口位置,可看到或摸到一个隆起的肿块。肿块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时会增大,而在平躺或手动轻推时可能回缩,且疝气部位常伴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活动或用力后加重。
如疝气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1.嵌顿疝:疝内容物被卡住,无法回纳,导致局部持续疼痛,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2.绞窄疝:嵌顿疝进一步恶化,疝内容物血供受阻,引发组织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和发热,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其症状并及时关注身体异常信号,有助于尽早发现和处理疝气,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疝气的常见类型
疝气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根据疝气的发生部位和形成原因分类。
腹股沟疝:最常见的疝气类型,约占所有疝气病例的70%至80%,多见于男性,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患者通常会在腹股沟区域发现一个肿块,站立、咳嗽或用力时肿块会增大,平躺或用手轻推时可能回纳。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嵌顿疝或绞窄疝,表现为剧烈疼痛。腹股沟疝可分类为斜疝与直疝:1.斜疝:多为先天性,肿块沿腹股沟管突出,有时会进入阴囊。2.直疝:多为后天性,突出部分穿过腹壁薄弱点,较少进入阴囊。
脐疝:婴幼儿和女性更常见。婴幼儿脐疝多为先天性,可能与脐环发育不全有关,女性脐疝常与妊娠、腹腔压力增大及肥胖等因素有关。脐疝患者的肚脐部位出现柔软的肿块,站立、用力或哭闹时明显,平躺时消失,多数婴儿脐疝可在3岁前自然愈合,但成人脐疝通常需手术治疗,尤其是在疝气嵌顿时。
股疝: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特别是经历多次分娩的女性,这是由于骨盆结构差异和腹壁薄弱所致,早期股疝肿块较小,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但股疝更容易嵌顿和绞窄。股疝一旦嵌顿或绞窄,会迅速引发局部组织坏死,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疝气类型。
切口疝:手术后切口部位因愈合不良或腹壁薄弱而形成的一种疝气,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周围。该类型的疝气只会出现在经历过腹部手术且恢复期活动过度或腹壁愈合不完全的患者身上。临床上会在切口位置出现肿块,站立或咳嗽时更明显,通常伴有不适感,所以手术后需避免过早提重物或过度用力,并在术后监测切口愈合情况。
膈疝:腹腔内容物通过膈肌的孔洞或裂隙进入胸腔,位置在膈肌处,可能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后天性膈疝多由创伤引起,患者患病后可能出现胃酸倒流、呼吸困难或胸闷等症状。先天性膈疝多见于新生儿,常伴随呼吸窘迫。外伤性膈疝由膈肌损伤引起,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其他少见类型:白线疝:发生在腹壁正中线,是腹直肌薄弱处的内容物突出;坐骨疝:通过坐骨孔突出,较少见,但可能影响坐骨神经;会阴疝:多见于多次分娩后女性,会导致会阴部位的膨隆。
疝气的治疗方法
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疝气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存在其他严重健康问题无法手术者,可选择观察等待的方法。观察等待过程中,患者要减少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可能增加腹腔压力的活动,也可穿戴疝气托带,通过物理支撑缓解疝气突出,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压迫或粘连。该方法主要用于特定人群,且不能彻底治愈疝气,若疝气进展或嵌顿,仍需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疝气带辅助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主要用于缓解症状,避免疝气进一步恶化,通过佩戴特殊设计的疝气带,为突出部位提供支撑,帮助减轻症状,并缓解与疝气相关的并发症,例如胃食管反流或疼痛,常用药物包括抗酸药、镇痛药等。该方法具有非侵入性,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疝气问题,仅起到辅助作用。
传统手术治疗:通过开放式手术直接修复薄弱点或孔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疝气,特别是嵌顿疝或绞窄疝等急诊情况,且适用于复杂病例,能够清晰直视疝气部位。疝气手术属于小手术,对医疗条件以及手术器械要求较低,适合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
微创手术治疗:是目前疝气治疗的主流方法之一,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势。医生会使用腹腔镜进行操作,通过腹壁上的小切口将疝内容物复位,并利用补片加固缺损部位,常见方法包括TAPP(经腹腔疝修补术)和TEP(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此基础上微创手术治疗适合大多数腹股沟疝、切口疝及复发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