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你吃对了吗?
作者: 黄金红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神农氏看到人们因疾病而受苦,为了寻找能治病的草药,亲自尝试各种植物,有的植物尝试后会腹痛、腹泻,有的会恶心、呕吐,有的会全身麻木、疼痛,有的会导致昏迷不醒……在无数次“试错”中,神农找到了很多医治疾病的良药,但最终却因尝食断肠草而结束了生命。
正是一代代像神农氏一样守护人类健康的人们,对自身认识、经验不断总结并毫无保留地记录、传承下来,最终成就了中药这门经验学科,在医学发展相对缓慢的年代对人类健康起了巨大的保障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西药由于使用起来更方便、简单,服用时依从性更高,在大多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中药在慢性病、一些西医不能解释的症状缓解上、身体调理上、甚至一些急症上发挥的作用仍不容小觑。
正确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用
要让中药发挥其最佳效用,正确使用极为重要。首先是辩对证选好方,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地药材,有合适的煎药器皿,注意好特殊药材的放入方式(如包煎、先煎等)、把握好煎药时间和火候、掌握好中药相互间的相生相克,以及注意口服中药期间饮食禁忌等等缺一不可。此外,适时服药也是合理用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古代医家对此甚为重视。《汤液本草》说: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所以说具体的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胃肠道状况、药物的特性等等来确定。
饭前:食道、胃、十二指肠内没有食靡的保护,较少胃酸的抵挡,所服用的药物直击病所,药效可更好地释放、发挥。口舌疾病适合空腹服用,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饭前口服,起效最快,效力发挥最大。且随着时间推移药效呈衰减状态,可减少晚间频繁起床影响睡眠。
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后可减轻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损害,故而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可饭后服用。但过度混合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所以进食1小时后胃腔内没有过多食物,胃黏膜已形成保护层,服药最佳。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破血消癥药等类似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长期服用可形成胃粘膜损伤的药物适宜饭后服用。
此外,有些药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一般在睡前约30分钟~1小时服用。有利尿作用的中药一般上午使用更好,夜间使用了会导致频繁如厕影响睡眠。降血糖类的中药跟餐服用,以免发生心慌、大汗、乏力、手抖等低血糖表现,造成患者对用药的恐惧感。
中药为啥很多人接受不了
还有一个重点:众所周知,中药苦、口感差!好多人因不能接受它的味道而排斥它。那么它的味道为什么那么苦?中药的成分复杂,主要有生物碱,如大黄疳、黄连碱、苦杏仁苷等,因这些物质是苦的,所以含相关成分的药物是苦味的,还有些中药含有鞣酸,而鞣酸的口味是涩的。当然也有酸甜的山楂、辣的生姜、甜的龙眼肉、麻的花椒等等,但中药治病多是多味药混合煎煮、君臣佐使互相协同发挥作用,所以最终出来的味道大多不能让人愉快接受。那么,为啥让人难以接受呢?
中药的气味 大多中药都有挥发性,如麻黄碱、姜醇等,加热后味道会变得更浓郁,让人嗅觉抵触后味觉也不自主地抵触。
药汁量较大 常规的中药煎煮办法:加入适量的水浸泡后煎煮相应的时间,煮好后倒出药汁口服,如加入水量大、煎煮时间短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药汁量大,增加服药的不适感。所以,常规成人药汁一般控制在100毫升左右,小儿减半。
情绪抵抗 对生病的人尤其是久病的人,被病痛折磨已久,心理较脆弱,思想上更易放大各种不良情绪、感觉。对各种治疗接受度均明显下降,中药的味道也会增加患者的情绪抵抗。
疾病因素 中医讲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脏器间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密切关系,其他脏器生病,胃肠道都有可能被波及,导致胃肠功能减弱,而此时进食气味重的药物、食物会恶心干呕,甚至不欲进食。
合适的温度让口感变好
那怎么才能更好地让人把难喝的中药喝下去,真正实现良药苦口利于病呢?
1.合适的温度+一杯温水 因人体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2℃,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的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对五味的感知最灵敏,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并且温度过高时,具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气味尤为明显。不过,如果将其放置至温凉状态,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36℃,屏住鼻息、一口气服用,服用药物后立即喝水,就可以去除口腔内中药的味道,减少口腔内的不适感。但为了药效发挥更好,发汗解表类、补益类药物服用时应温度偏高。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应冷服。
2.正确心态 面对吃中药这件事,应做好心理建设,尤其是慢性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四处寻医问药的患者,在他们眼里世界都是灰色的、所有美食都是索然无味的、所有医生的治疗都是不可信的,更何况是服用苦涩的中药?建议这样的患者首先正确了解自身的疾病状态、疾病的治疗过程、以及可能面对的治疗结果,树立积极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要相信医生、认同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对疾病的诊治要抱有信心,尽最大可能配合治疗。摒弃焦虑、摒弃抑郁、摒弃一切不良情绪,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只是慢一点,这样,中药的口服依从性也就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