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内守,虽病无害
作者: 王强近日,一位网友披露了在医院遇到的一件新鲜事:84岁大爷查出了癌症,没想到医生说“您不用看了,时间不多了”,吓得大爷差点当场立遗嘱,可医生却指着报告笑出声:“是癌细胞的时间不多了,等它们长到要命,您都140岁了!”
这事儿看着新鲜,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医学研究显示,70岁以上老人癌细胞生长速度比年轻人慢 30%~50% ,有些高龄患者的肿瘤十几年都不变化,直到去世也没有明显症状。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医生说过:“给90岁老人做化疗,可能副作用比癌症本身更危险。”
一直以来,我们对待疾病的态度都是“对抗”,很少有人想到过与疾病“和解”,所以,上面那位医生的说法让人眼前一亮。不过,传统中医看待疾病也从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中医经典中写满了我们与生命规律达成和解的艺术。
明代医家张景岳曾提出"带病延年"之说,认为当正气与邪气达成微妙平衡时,带病生存反而能激发生命潜能。就像自然界的老树虬枝,虽偶有虫蛀却愈发苍劲,人体同样能在与疾病的共处中淬炼生命力。
现代医学发现,70岁以上老年男性中,半数存在无症状前列腺癌病灶,九成老人甲状腺存在微小癌变。这些"休眠"的异常细胞,恰似中医所说的"伏邪",当机体正气充足时,它们会与宿主形成动态平衡。清代医案记载,有位老人带着腹部肿块活到期颐之年,医家感叹:"此老真气内守,虽病无害。"
不过,能与疾病和平相处也必须遵循正确的养生之道,这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培植身体的“正气”。
其一,饮食有节。像培育良田般调养脾胃,五谷为养,少食膏粱厚味。广东地区老人常饮的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正是健脾祛湿的经典配伍。
其二,动静相宜。晨起八段锦疏通经络,午后静坐调息守神。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发现,每天30分钟太极拳可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功能。
其三,情志中和。保持"志闲而少欲"的心境,宋代《养老奉亲书》强调"七情不可过极”。苏州百岁老人调查显示,性情平和者占比达 78% 。
站在生命的长河边,我们终要明白:疾病与衰老都是时光雕刻的印记。与其在体检单的数字面前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像中医教导的那样,学会与身体科学对话,在带病生存中活出生命的从容与尊严。毕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总编辑: 王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jtkx20250501.pd原版全文